【注釋】
①謹養而勿勞:謹,注意。養,休整。
②並氣積力:並,合,引申為集中、保持。積,積蓄。意謂保持士氣,積蓄戰鬥力。
③為不可測:測,推測、判斷。
【譯文】
要注意休整部隊,不要使其過於疲勞。保持士氣,積蓄力量,部署兵力,巧設計謀,使敵人無法判斷出我軍的意圖。
【釋譯】
孫子在這裏指出,在戰鬥中,要善於保養士兵的體力,使軍隊具有充沛的戰鬥力。並且要嚴守軍隊的機密,出兵神出鬼沒,使敵人無法捉摸,或是推測我軍的動向,最終落入我軍的圈套。
吳王夫差即位,興兵伐越,勾踐降,做了吳王夫差的仆役。勾踐立誌報仇,為了迷惑吳王,勾踐服侍夫差寸步不離,千依百順。夫差生病,勾踐親嚐糞便,探詢病情。夫差被勾踐迷惑,以為他喪失報仇之誌,於是放之回國。勾踐回國後,一麵臥薪嚐膽,勵精圖治,蓄積國力,一方麵向吳王進貢珠寶美女,裝作絕對地服從,使其不起疑心。吳王夫差驕奢淫逸,殺忠臣,致使人心不穩,但勾踐仍奉承、巴結他。吳王伐齊,越王派兵相隨,使吳王更加深信其忠心。吳王於艾陵大敗齊軍,又與晉軍戰於黃池,被擊敗。越王勾踐趁吳王新敗出兵,三戰三勝,最後攻克吳都,殺了吳王夫差。
六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
【原文】
兵士甚陷則不懼①,無所往則固②,深入則拘③,不得已則鬥④。是故其兵不修而戒⑤,不求而得,不約而親⑥,不令而信⑦。禁祥去疑⑧,至死無所之⑨。
【注釋】
①兵士甚陷則不懼:甚,很、非常的意思。
②無所往則固:無路可走的情況下軍心就會穩固。
③深入則拘:拘,拘束、束縛,這裏指凝聚。
④不得已則鬥:迫不得已就會殊死戰鬥。
⑤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修,修治、修明法令。戒,戒備、警戒。指士卒不待督促,就知道加強戒備。
⑥不約而親:約,約束。親,團結。
⑦不令而信:不待三令五申就能做到信任服從。信,服從、信從。
⑧禁祥去疑:祥,吉凶的預兆。這裏指占卜之類的迷信活動。
⑨至死無所之:即使到死也不會逃避。
【譯文】
將部隊置於無路可走的絕境,士卒就會寧死不退。士卒既能寧死不退,又怎麼會不殊死作戰呢?士卒深陷危險的境地,心裏就不再存有恐懼,無路可走,軍心自會鞏固。深入敵境,軍隊就不會離散。遇到迫不得已的情況,軍隊就會殊死奮戰,因此,這樣的軍隊不須整飭就能注意戒備,不用強求就能完成任務,無須約束就能親密團結,不待申令就會遵守紀律。禁止占卜迷信,消除士卒的疑慮,他們就至死也不會逃避。
【釋譯】
孫子指出,軍隊將士越是深入險惡的環境,越是無路可退,就會更加自覺嚴明,團結一致,戰鬥力也會越強,這樣將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孫武說,“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死地則戰。”軍處死地,奮力拚殺則生,必死則生,不奮力拚殺就必然滅亡,幸生則死。在這樣的地方,應當告訴士卒,抱定必死的決心,奮勇作戰,死裏求生。
公元前204年,韓信率部同趙國作戰。趙軍20萬守井陘口,韓信處於劣勢,且有許多新征士兵。韓信認為,要使他們奮戰而不潰散,必須置於危險境地,迫其為求生而戰。因而背水列陳,漢軍死戰,大敗趙軍。
七齊勇若一,政之道也
【原文】
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①;齊勇若一,政之道也②;剛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注釋】
①方馬埋輪,未足恃也:言將馬並排地係縛在一起,將車輪埋起來,想用此來穩定部隊,以示堅守的決心,是靠不住的。
②齊勇若一,政之道也:齊,齊心協力。政,治理、管理的意思。
【譯文】
所以,想用把馬並縛在一起、深埋車輪這種顯示死戰決心的辦法來穩定部隊,那是靠不住的,要使部隊能夠齊心協力奮勇作戰,關鍵在於部隊管理教育有方;要使優劣條件不同的士卒都能發揮作用,根本在於恰當地利用戰區地形。所以,善於用兵的人,能使全軍將士攜起手來像一個人一樣,這是因為他能造成一種形勢,使部隊不得不這樣做的緣故。
【釋譯】
孫子在這裏強調了領導藝術和將士齊心的問題,管理部隊要有方,指揮者或領導者要使軍隊能夠協調一致,形成整體的作戰指導思想。孫子認為作戰是兩軍集體力量的較量,而不是個體之間的鬥勇角力。這種“治眾”、“鬥眾”的指揮藝術,需要具備統軍禦眾的才能,指揮三軍像指揮一個人一樣,使各部隊之間,能夠相互策應,相互配合,互相救援,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宋將嶽飛治理軍隊的確達到了攜手若一人的良好成效。嶽飛非常親愛其部卒,“竿有疾,親為之調湯藥;將遠戍,遺妻慰勞其家;將士戰死,厚祀而育其孤;凡有賞賜,均給將士”。有一次,一部將分賞不均,嶽飛將之處斬。由於嶽飛部隊令行禁止、紀律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且部隊作戰中,總是互相協助,萬眾一心,排除萬難,奮勇向前。
八將軍主事,靜以幽,正以治
【原文】
將車之事①,靜以幽②,正以治③;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④。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⑤;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⑥。
【注釋】
①將軍之事:將,動詞,主持、指揮的意思。此句意為指揮軍隊打仗的事。
②靜以幽:靜,沉著冷靜。以,同“而”。幽,高深莫測。
③正以治:謂嚴肅公正而治理得宜。正,嚴正、公正。治,治理、有條理。
④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愚,蒙蔽、蒙騙。句意為能夠蒙蔽士卒,使他們不能知覺。
⑤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變更正在做的事情,改變計謀,使他人無法識破。易,變更。革,改變、變置。
⑥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更換駐防的地點,行軍迂回,使敵人無法圖謀。慮,圖謀。
【譯文】
在指揮軍隊這件事情上,要做到考慮謀略沉著冷靜而幽深莫測,管理部隊公正嚴明而又有條不紊。要能蒙蔽士卒的視聽,使他們對於軍事行動毫無所知;變更作戰部署,改變原訂計劃,使人無法識破真相;並不時變換駐地,故意迂回前進,使人不能揣測其行動的意圖。
【釋譯】
孫子在這裏講的是為帥之道,要處危不亂,具有遠見卓識,要“靜、幽、正、治”。人們仰慕諸葛亮,在“空城計”中的沉著冷靜、在“隆中對”時的遠見卓識、在“舌戰群儒”中的條理分明,無不體現孫子所提倡的“靜、幽、正、治”。不過曆史上另一個宰相,東晉的謝安也很出色。
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堅以90萬之軍伐東晉,連陷重鎮,認為他的軍隊投鞭便可斷流,滅晉不在話下。東晉君臣驚慌失措,唯宰相謝安泰然處之,推薦姪兒謝石、謝玄率軍8萬拒秦。謝石、謝玄問他破敵之策,謝安回答說:“到時自有安排”。然後駕車出遊,至夜方歸。謝安回到府中之後連夜發布號令,對眾將指示機宜,眾將無不信服。結果,肥水一戰,晉軍以弱勝強。當捷報送到謝安處,他正在與客人下圍棋。當客人問他“戰況如何”時,他淡淡地回答:“兒輩遂已破賊”。後人評他具有“靜以幽、正以治”的大將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