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很聰慧,從還在繈褓裏起。小女初來人世第二天睜開明亮的小眼睛打量好奇的世界,當我轉身給小女調和糖水時,妻驚奇地說--女兒的眼珠跟著爸爸的身影轉(她嫚嫚說,初生嬰兒“開眼”,至少三天內是不會看到和分清什麼東西的);小女兩個多月時,一次午睡後,她很不安寧,嫚嫚便隨口念童謠哄她,小女眼睛直盯著嫚嫚的嘴,嫚嫚每念完一句,她就會“唔”地一聲回應,我的外婆小女的太婆剛好來訪,見了,直讚歎小不點聰明;小女有當老師的癮,都是她的堂哥、表姐們“培養”的,他們都比小女大一歲,但小女卻是他們認拚音字母、讀英文單詞、做數學題、識漢字、學舞蹈、練唱歌的永遠的小老師。她外婆住房的樓下鄰居家有一個叫娟子的十歲女孩,每天都要問:“露琦來了嗎?”她想要小女教她唱歌、跳舞。小女有時候擺架子,娟子常送零食、送小玩具以“賄賂”,甚至耐心地給小女喂飯,以求不耽誤“受訓”時間;小女三歲半進幼兒園,在大班,幾乎每個星期都會戴一朵小紅花回家。四歲進學前班,帶了三張獎狀回家。五歲進小學一年級,老師驚異於她“竟是如此多才多藝的小女生”,一個學期下來,又領了一張獎狀回來。
小女很怕生,從還沒滿月時起。在她眼裏,隻有與她連續呆上三天的人才是“親人”,即使“親人”,如果一天不見,就會被她無端地劃入“陌生人”行列。平時,除了常照料她的嫚嫚外,爸爸、媽媽、爺爺、姑姑……都在她那“親人”-“陌生人”-“親人”……的角色“怪圈”裏流轉。“陌生人”一抱她,她便小嘴一撇,淚流如珠。偶爾,她也願意讓“陌生人”抱一回,但表現出來的古靈精怪讓人噴飯:小孩子不能沾手--她有不安全感;麵目不佳者不能沾手--她不喜歡醜陋,這或許是媽媽孕期的心理暗示讓她無端的“恐懼”。因為怕生,小女排斥一切“傷害”自己的人。妻總說我給小女喂了“迷藥”,讓她念念不忘爸爸。其實,小女有些嬌氣,時常表現出一些多吃零食、不肯按時睡覺、不願自己吃飯之類的小毛病,妻常以一些諸如告訴她老師、讓警察來抓、喊老鼠來咬之類幼稚謊言嚇唬她,她便很少願意和媽媽親近;一次她外公送她回家,沒有送上三樓住房,剛好家裏大人不在家,太小,開不了走廊的燈,她一個人在黃昏的黑暗裏哭喊了近半個小時,從此,她不再願意和外公呆在一起;幼兒園的老師說她不肯講話,她便不再喜歡當初最喜歡的這個幼兒園最漂亮的阿姨;培訓班的老師批評她跳舞的時候“不會笑”,她便寧願自己跟著光碟練習一直熱衷的舞蹈,也不願意再到舞蹈培訓班訓練。
原以為,你很皮
折騰母親一宿的陣痛
油膩母親十月的夙緣
落地後,你很懂事
睡眠父母白晝的校園忙亂
嬉笑父母深夜的意興闌珊
寶貝,快些長大
幹涸的是母親的乳汁
睿智是親人的永遠心願
孩子,平安度日
羞澀的是父親的行囊
清純是家人的由衷思念
記憶的片段,是小女露琦的故事;寫自她一周歲的小詩,是給小女露琦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