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鶴齡沒好氣道:“陛下目前是沒給咱們兄弟安排危險的差事,但萬一來日讓你我兄弟親自押送糧草去前線,該當如何?”
張延齡打了個趔趄:“不會吧?”
“最好有個心理準備……就算現在陛下不想,將來也會想,或者是有人幫著想……誰留在京城誰就掌握話語權,咱兄弟絕對不能把主動權拱手讓給旁人!”張鶴齡麵色凶惡地說道。
……
……
三月十九,對於朱厚照對於未來出征後的安排,朝野間已不再是秘密。
張苑被調出京,被朝中文官看作是一件大好事,除了投靠張苑的官員,沒人願意讓一個太監執掌國事,至於朱厚照說的在宣府批閱奏本,並不被人們看好。
很多人認為,戰爭到了緊要關頭,前方跟外界的聯係隨時可能斷絕,一切決策隻能以京城號令為準,宣府行宮隻是擺設。
本來人們以為今天會有朝議,不過上午豹房傳出消息,眾大臣於來日參加帝王出征的祭天儀式,至於朝議壓根兒就沒提及。
文官中雖然有人期待朝議,不過更多卻希望免除,確定大多數官員無需隨駕出征後,很多人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不去前線置身險地,被看作是一種解脫。
這天沈溪原本想到豹房覲見朱厚照,商議軍情,不過一大早傳來消息,說朱厚照昨晚又通宵玩樂,到天亮時才睡下,根本沒有見外臣的意思。
如此一來,沈溪自然不會死皮賴臉去豹房求見朱厚照,於是幹脆決定去惠娘那邊小聚一番,等下午回到家收拾一下,然後安心等待來日出征。
沈溪上午先去見了宋小城,涉及與佛郎機人的貿易,沈溪得安排人手去南方淘貨,盡快補足貨源送往泉州。
臨到午時,等跟宋小城交待完,沈溪才到惠娘和李衿的宅院,二女現在也很忙碌,肩頭壓力不輕。
沈溪跟惠娘和李衿一起吃過午飯,飯桌上,惠娘說起糧食運輸的事情:“……下一批糧食,可能要到四月下旬才能送達前線,不知時間上是否來得及……”
惠娘講述的是從西南巴蜀之地調運的糧食,跟走水路不同,這批糧食基本由陸路運輸,翻越秦嶺到甘陝,即便提前半年做好準備,還是顯得非常倉促。惠娘本來無需負責糧食運送的事情,但她一心為沈溪著想,知道現在郎君正為糧食發愁,所以主動承擔下差事。
沈溪道:“後續糧食是為應付長久作戰準備,就算遲一些運過去,也沒多大問題,前提是不能讓韃靼人把戰火燒到關內……隻要戰事一直在草原上進行,糧道就會保持通暢。”
惠娘臉色稍顯寬慰:“老爺不著急就好,妾身就怕耽誤正事。”
李衿那邊吃得差不多,問道:“老爺,我和姐姐要跟你一起出征嗎?”
惠娘拿著筷子正要夾菜,聽到這話不由怒視李衿,怪對方說錯話。
見李衿認錯一般把頭低下,沈溪道:“不用了,我已改變主意,前線太過凶險,這次你們都留在京城,我一個人去便可……你們隻管放心,此番準備要比以前充分多了,你們不用太擔心。”
惠娘道:“如果老爺不嫌棄,就讓妾身帶衿兒過去,就算做一些瑣事也好……老爺去跟韃靼人作戰,妾身日夜擔憂,心中沒個沒落,反倒不如跟在老爺身邊吃苦來得踏實。”
沈溪微笑:“你們去了能做何?還是留在京城幫我做事,南方那邊你們不用回去了,就在京城遙控指揮便可。”
李衿突然道:“老爺的設想固然好,但就怕戰事開打,京畿戒嚴,到時候咱們的號令傳不到南方,京城內外消息斷絕,可能會耽誤老爺的正事。畢竟我跟姐姐不是官府中人,老爺要預作防備。”
惠娘這次沒怪責李衿亂說話,也轉頭看向沈溪。
沈溪想了下,道:“照理說,戰火燒不到京城來,不過也要有所防備……這樣吧,我會安排人跟你們接洽,消息會始終保持暢通無阻,不需要你們出城。戰時京城其實算是天下最安全的地方,這裏到底是大明根基所在,你們安心留下來,等我凱旋。”
374/27010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