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鶴齡道:“剛得到消息,沈之厚把大興縣衙給一鍋端了,前往刑部的路上被人行刺,如今生死不明!”
“哈哈!誰讓那小子喜歡出風頭,這下有人教訓他了吧?他居然如此膽大妄為,把大興縣衙整個給拿下了?他以為自己是誰?擁有禦賜鍘刀的包青天嗎?”張延齡簡直要為那刺客唱讚歌。
“你在胡說八道些什麼?”
張鶴齡怒氣衝衝地道,“事關重大,到底是不是你派人去的?”
張延齡笑道:“無所謂啦,是不是我派去的有區別嗎?最好這小子就這麼掛了,那就一了百了!”
張鶴齡怒道:“你怎麼如此糊塗呢?沈之厚把大興縣衙給端了,說明他已拿到關鍵性證據,但轉眼就被人刺殺……現在不管事情是不是你做的,旁人都會認定是我們兄弟所為,其他人哪裏對沈之厚有這麼大的仇怨?”
“大哥這話可就說錯了!”
張延齡好整以暇地分析,“那小子平時得罪的人多了去,韃靼人對他就恨之入骨,來年朝廷就要出兵攻伐草原,韃子派人來刺殺他這個主帥,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嗎?還有閹黨殘餘,又或者是曾對他恨之入骨的江櫟唯……那麼多人想讓他死,隻怪他平時得罪的人太多了!”
張鶴齡怒罵道:“你個榆木疙瘩,也不想想現在是什麼節骨眼兒上,就算說給旁人聽,理據也都充分,誰不會揣測是你我兄弟指使人做的?這件事怕是很快就會傳到豹房,你覺得陛下知道這件事後,會認為是韃子和閹黨餘孽幹的?”
張延齡臉上露出古怪之色,皺眉道:“大哥的意思是說,有人陷害咱兄弟二人?要是沈之厚自己搞鬼呢?”
“他被刺殺,乃眾目睽睽之下發生的事情,受傷千真萬確……他要解決你有千百種辦法,何至於要用自殘的手段?”張鶴齡道,“這下要出大麻煩了,趕緊隨我入宮去見太後,這會能幫你的隻有姐姐了!”
“大哥……”
張延齡想要說什麼,但隨即一甩手,“入宮就入宮,看姐姐怎麼說,真是連個覺都睡不清閑。”
……
……
沈溪被刺傷的消息在京城不脛而走。
本來沈溪查張氏外戚案便轟動京師,朝廷各方勢力都盯著,再加上沈溪是在夜色籠罩下的大興縣衙外麵大街上被人刺傷,周邊又有北城兵馬司和中城兵馬司,治安一向很好,以至於事情在極短時間內便傳到京師那些有心人耳中。
張鶴齡得知後馬上去見張延齡,而何鑒獲悉消息後則去見了謝遷。
“……於喬,大事不好,之厚因為查張氏外戚作奸犯科一案,現被人刺傷,怕是凶多吉少!”
何鑒對沈溪異常關切,因為他覺得是自己把沈溪給“害”了……不是他去見沈溪的話,也不會有沈溪連夜到豹房彈劾張氏外戚進而被正德皇帝委以查案之重任。
謝遷惱火地道:“這是他咎由自取!”
何鑒瞪大眼睛,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震驚地問道:“於喬,這是你應該說的話麼?”
“你當老夫沒聽說?”
謝遷黑著臉道,“老夫聽聞,他回來時沒乘坐馬車和轎子,以至於給了刺客可趁之機……老夫猜想,或許是這小子設下圈套,準備以自殘的方式,徹底把張氏一門擺到劊子手的屠刀下!”
何鑒歎道:“於喬,你把之厚想成什麼人了?他可是你一手提拔起來的,在這麼多年輕後生中,他是最有希望擔當起朝廷大勢之人,你怎能……唉!早知道的話,老朽就不來見你了!”
謝遷見何鑒著急的模樣,意識到自己可能說錯話了。
就算自己再怎麼懷疑,也不能當著何鑒的麵說出口。
謝遷道:“他現在負傷,又能如何?居然自行歸家去了,料想應該沒有生命危險。”
“這才是讓人擔心的地方。”
何鑒道,“當時人多嘈雜,誰知道他的傷情如何?你我應該即刻去見陛下,把這件事告知,否則之厚受傷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謝遷皺眉道:“你是什麼意思?難道你也要對張氏一門趕盡殺絕?”
何鑒道:“這可不是什麼趕盡殺絕,而是為了彰顯之厚在這件事上承受的巨大犧牲……除了外戚,還有誰對之厚有如此切骨的仇恨?”
謝遷想了下,回道:“韃子、閹黨,又或者是那些他曾經征討過的佛郎機人、倭寇等等,乃至還有東南和西南地方匪寇!以前他得罪過不少人……”
何鑒苦笑道:“於喬,你的心是否長偏了?之厚到底是為朝堂伸張正義而受傷……他連夜帶人去徹查大興縣,好不容易拿到罪證,怎麼到你這兒,卻好像成了他咎由自取一般?於喬,你不跟我去一趟沈府探病?”
“不去!”
謝遷回絕得很幹脆,“要去你自己去,我看你不是想去探病,而是想看看他到底找到多少證據……他沒完成的事情,你想幫他完成吧?”
何鑒終於被激怒了,勃然變色:“於喬,朝中人都尊重你,是因為你德高望重,可為文官表率,但你現在所做的事情……實在讓人不齒,一介後生都比你更清楚這人間正道!反正老朽要去見之厚,你愛去不去,老朽告辭了!”
何鑒說完,徑直離開謝遷所住小院。
謝遷就算臉皮再厚,此時也不免麵熱心跳,左右為難,跟上去不是,不跟也不是,幾番權衡最終他還是決定不去了。
“這小子,看你怎麼折騰,若真有人行刺殺之舉,隻要生命無虞就沒大問題……希望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疼!”
374/24835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