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坐車出門,消息迅速傳到京城文武百官耳中。
吏部尚書何鑒上門拜訪後,沈溪馬上坐車前往豹房,情況不問自明,沈溪應該是向正德皇帝麵陳張氏兄弟的惡行。
壽寧侯府派出眼線,一直緊盯著何鑒和三司衙門官員,發現這一情況後,迅速上報,張鶴齡於第一時間得到消息。
“……什麼,沈之厚去豹房了?”張鶴齡聽到這個噩耗,感覺巨大的危機撲麵而來。
“已經出發小半個時辰了,怕是這會兒沈之厚已到了豹房門前。”壽寧侯府負責搜集情報的管家說道,“但他是否能獲準進去麵聖,尚未可知。”
張鶴齡麵色陰沉:“旁人肯定不行,但沈之厚想要麵聖,簡直輕而易舉,陛下給他安排那麼多差事,他現在就好像當初的劉瑾,出入豹房就跟進出自己家門一樣!趕緊去通知二老爺,讓他過來議事!”
“老爺,這會兒天色不早了……”管家有些猶豫,生怕自己被張延齡怪罪。
張鶴齡怒道:“事關張家生死存亡,哪裏還顧得上天色早與晚?算了,本侯親自去見那不爭氣的弟弟,趕緊備車……不對,準備快馬!”
“老爺,我家怎麼說也是皇親國戚,沈之厚就算再得陛下信任,能奈我張氏何?”管家頗不以為然。
受張延齡平日霸道作風所染,無論是壽寧侯府還是建昌侯府的人,都是一副驕縱跋扈目中無人的模樣。
其實平時張鶴齡也囂張跋扈慣了,隻是跟他弟弟相比,小巫見大巫而已,所以禦史言官才會同時參劾他兄弟二人而不是單獨參劾張延齡一人。
張鶴齡頭腦清醒,迅速理清當前形勢:“謝於喬不敢做的事情,沈之厚卻沒任何問題,就好像當初對付劉瑾一樣,他一出手就一擊必殺。”
“沈之厚要推行新政,眼中容不下我們這樣礙事的皇親國戚!對他來說,參劾我張家有百利而無一害,為什麼不試試呢?畢竟成功就能少一個對手……”
……
……
沈溪去豹房麵聖的消息傳開後,英國公府宅,張懋也在第一時間獲悉,順帶著在他府上作客的國丈夏儒也知道了。
雖然夏儒在朝中沒多少地位,但到底是皇後的老爹,當今天子的老泰山,身份清貴無比。夏儒到京城後在五軍都督府掛職,一個文人哪裏懂兵事,隻能把張懋當成靠山。而張懋也希望有朝一日朱厚照浪子回頭,親近皇後,如此一來夏儒能成為真正的國丈,五軍都督府這幫軍頭在皇帝身邊也算是有人了。
“……沈之厚去麵聖,是參劾兩位國舅爺罪行?”夏儒對於事情原委不太了解,打量著張懋問道。
張懋見完傳遞情報的心腹將領,回到會客的花廳,走到一盤沒下完的圍棋前,施施然坐下,嘴裏應道:
“何世光拜訪謝於喬可能沒得到想要的結果,於是又折道去見沈之厚……唉,有些事終歸還是發生了,旁人對張氏為惡可以做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沈之厚卻不會。”
“這是何故?”夏儒仍舊一頭霧水。
張懋道:“謝於喬跟張氏外戚素來交好,當初國祚不興時於喬曾入宮拜會太後,請旨定乾坤,後又借助太後之力打擊閹黨……今張氏落罪,礙於情麵於喬隻能袖手,奈何於喬跟之厚因政見不同早生齷齪,於喬不作為時之厚便會挺身而出……”
夏儒扁扁嘴,笑著搖頭:“他二人本是姻親,有何可爭的?於喬年老持重,恐怕是擔心無法將兩位國舅繩之以法,反而弄得自己下不來台吧?”
張懋看了夏儒一眼,道:“你還當張氏外戚是國舅?如今早不是先皇時……陛下登基至今已有數年,大婚後夏氏一門始終不見振興,倒是張氏持續興盛,如今京營大權都還在張氏兄弟之手……國丈,你甘心嗎?”
夏儒本來臉上堆滿笑容,手上自如地捏著一枚棋子,聞言不由失神,棋子“骨碌碌”落到了地上。
張懋繼續道:“旁人說之厚擅權,不過是防微杜漸,之厚平時謹小慎微,很少有強出頭的時候,但若真遇到事情,可比謝於喬和何世光有魄力多了……他看出朝堂各大勢力此消彼長,張氏一門囂張多年,也該打壓一下了,所以這次他出麵老朽一點兒都不覺得意外。”
“不知結果會如何?”
夏儒一臉熱切地問道。
張懋苦笑道:“就算定罪又如何?陛下能殺了他的親舅舅?這案子明麵上隻是仗勢欺人,在皇室中根本不算什麼大事,連革除爵位都未必能成……隻要張氏兄弟把京營統轄權交出來,陛下恐怕喝斥幾句就完事了!聖明如先皇,對外戚也如此寬容,何況今帝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