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閣老,現在朝堂上怎麼樣了?劉公公死後,哀家長居深宮,對外麵的情況幾乎兩眼一抹黑,您是大明脊梁,哀家想聽聽您的看法。”
謝遷道:“朝堂大致還算太平,不過也有不同尋常之事發生,一是沈之厚提出工商稅改革,公然開罪士紳百姓;二是陛下確定來年禦駕親征,兵發草原,實現封狼居胥的夙願,可如今糧草和軍餉都未籌措完畢,陛下讓沈之厚代為籌備!”
“哦。”
張太後點了點頭,隨即皺著眉頭問道,“怎麼事情都跟沈卿家有關……”
謝遷不太想跟張太後倒苦水,道:“老臣在朝多年,難得朝野清平,太後娘娘更應該督促陛下,以百姓利益為先……切不可再讓兩位國舅生出事端。”
張太後臉上滿是苦惱之色:“謝閣老的苦心,哀家怎會不理解呢?這樣吧,哀家現在就派人傳兩位國舅前來,好好教訓他們一下……謝閣老不必自責,這件事跟您無關,您先回去吧,這件事交給哀家來處理可好?”
“老臣告退!”
謝遷把事說完,不想久留,行禮後便退永壽宮。
……
……
一個時辰後,張鶴齡入宮見過張太後,立即出宮趕往建昌侯府,一路上火氣都未消退。
“二弟,瞧瞧你做的好事!”
張鶴齡見到正抱著侍女嬉鬧的張延齡,怒不可遏,“要不是你,太後娘娘也不會對為兄百般責難……你倒好,居然躲避不去皇宮,是何居心啊?”
張延齡屏退侍女,翹著二郎腿,優哉遊哉地道:“既然明知道入宮要被姐姐痛罵一場,我為何要入宮,自討苦吃?姐姐隻是發一下脾氣罷了,旁人又不能真把我們兄弟怎麼樣,何必顧慮那麼多?”
張鶴齡道:“誰說旁人不能奈何你我兄弟?太後娘娘說了,這次是內閣首輔謝於喬親自入宮呈奏此事,還說如今案子已經捅到陛下那裏,陛下隨時都會過問案情。”
“嚇唬誰啊?”
張鶴齡一臉不屑,“大哥被這麼被姐姐的話嚇著了?你也不想想咱那大外甥平時都忙活些什麼,朝堂上的事情他一概不管,當初閹逆劉瑾都騎到頭上拉屎拉尿了還是靠沈之厚出手才撥雲見日,他會管這些?”
“退一步講,就算大外甥知道咱做了錯事又如何?咱們兄弟乃是當朝國舅,掌握京營兵馬,大外甥不想節外生枝的話,絕對不會對你我兄弟如何!兄長,你隻管把心放回肚子裏去便可!”
張鶴齡驚訝地道:“如今這事已鬧得朝野人盡皆知,你居然還能如此淡然處之,看來你是不見棺材不掉淚啊!”
“什麼棺材,什麼掉淚!大哥你忘了咱們的身份?你我兄弟幫皇室看家護業,皇家人能虧待咱們?不過是些許賤民鬧事,我已按照你的吩咐,把人給放了,肯定沒問題……這件事在朝堂傳上幾天就會風平浪靜,大哥若沒旁的事情,小弟我就不留你在府上吃飯了……請回吧!”
張延齡顯得很不耐煩,好像有重要事情等著他做。
張鶴齡質問:“你真把人放回去了?不會是騙我的吧?”
“不然呢?既然事情已經傳開,我總不能錯上加錯吧?人自然是送回去了,就連侵吞的土地我也準備讓他們贖買回去,隻不過要稍微加一點錢……你我兄弟總不做虧本買賣吧?”張延齡道。
張鶴齡很無奈,長長地歎了口氣,搖頭道:“實在拿你沒辦法,希望陛下不會因此而厭惡我張氏一門……你要記得你今日說的話,把人放回去,順帶把土地還給人家,至少能平息事態,剩下的事情,相信太後娘娘會跟謝於喬商議,不管怎麼說謝於喬也會給太後娘娘幾分薄麵。”
張延齡不屑地道:“你以為謝老兒真是好心幫咱們?分明是他知道奈何張家不得,故意拖著不辦事罷了……最後他看到朝廷那邊動靜太大,實在熬不下去了,又跑到姐姐哪兒去訴苦……這就是個不辦事的油滑老官僚,不足為懼!”
“都怪你!”
張鶴齡黑著臉喝斥一句,一甩袖道,“這幾天我會派人監督,如果你拒不放人,又或者不歸還百姓土地,我怎麼跟太後娘娘交差?之後我會押解你入宮,向太後娘娘請罪……按照太後娘娘的意思,你還要去見見謝於喬,跟他賠禮道歉,咱張氏一門始終需要朝中重臣支持!”
“謝於喬什麼東西,憑什麼要我跟他賠罪?大哥就甘心落於人後?”
張延齡冷笑著問道。
“什麼人前人後,若不是你行事無忌,犯了眾怒,我也不至於落到今天這個地步……現在張氏一門簡直成了朝廷公敵,幾乎所有官員都在上疏攻擊,太後顏麵盡失,你簡直是在張家門楣上潑糞!”
把弟弟喝斥一通,張鶴齡不想再在烏煙瘴氣的建昌侯府久留,直接拂袖而去。
張鶴齡走後,一名壯仆過來向張延齡請示:“侯爺,果真要聽大爺的話,把人給放走?”
“放就放,反正老子玩膩了。”
張延齡不屑一顧,“把土地還給那些賤民,記得讓他們拿銀子來贖買,價格是原先的三倍,如果他們沒錢的話,讓他們拿人來頂,一個女人一百兩銀子,隻要姿色過得去,有一個算一個!”
壯仆為難地道:“侯爺,這麼做的話,會不會又惹來……麻煩?”
“這群刁民,也不看看自己是什麼身份,居然敢把事情鬧大,讓本侯為難,這次就當是給他們個教訓,同時給那些觀望的人提個醒,看誰以後還敢跟本侯作對……本侯倒是要瞧瞧,下次本侯要買土地帶女人回來,誰敢阻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