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九〇章 兩方麵壓力(2 / 3)

沈溪搖了搖頭,道,“皇親國戚,很多時候都淩駕於朝廷律法之上,沒有陛下點頭準允,無人敢動張氏一門,這也是為何在下要提出稟明陛下的根本原因所在。”

張懋點頭:“能讓陛下知曉,自然最好不過,但老朽這裏要提醒一句,這件事你得提早打定主意,哪怕兵部衙門不管,朝廷其餘衙門也要發揮應有的作用,不然《大明律》的威嚴何在?當然,最好還是你來管,如此事情尚在可控範圍內,如果是旁人做這事的話……”

話說了半截,張懋便打住,其用意卻昭然若揭,那就是脅迫沈溪做事,讓沈溪以兵部尚書的名義過問張氏兄弟為非作歹之事,幫張懋拔除五軍都督府內這兩個不安定因素。

沈溪微微點頭:“走一步看一步吧,連明日在下是否能麵聖還難說,即便見到,陛下是否肯聽也存在問題,還有……這些事不過是道聽途說而已,若陛下跟在下索要證據,不知從何而尋?”

說來說去,沈溪就是不肯誠心實意幫忙。

現在朝中出了什麼事情,無論是官員還是皇親貴胄有事,都希望沈溪幫忙跟朱厚照提及。

在沈溪看來,如果隻是人事安排,就算舉薦的都是些老掉渣的頑固老臣,幫忙說說也就罷了,現在讓他跟張氏外戚正麵對上,甚至到皇帝麵前舉報,純粹是強人所難。

張懋到底是老狐狸,沈溪的意思他豈能不懂?

不過他還是執迷不悟:“要證據,總歸會有的,張氏外戚為非作歹不是一日兩日,隻要朝廷肯徹查,保管其無所遁形。”

言語間張懋的要求降低了幾個檔次。

最開始說是要治罪,現在隻是小懲大誡,沈溪相信再回頭肯定就是想讓朱厚照知曉,處置不處置都是題外話。

沈溪道:“在下盡量吧。”

一句盡量,就代表沈溪態度消極,不會在對付外戚張氏兄弟上出太多力,這下張懋的心情更不好受了。

張懋愁容不展:“之厚,本來劉瑾伏誅,你應該跟陛下建言,平草原的時間可適當往後拖拖,或者這件事幹脆作罷,但你卻沒這麼做,按照你的意思,應該是想繼續完成國策,幫助大明清除外患……老朽相信你有這能力,但這裏我想問問,若無軍方支持,你能達成目的嗎?”

沈溪眯眼打量張懋,感覺對方是變相威脅自己……你現在肯幫忙,那回頭我就在出兵草原的問題上傾力相助。

沈溪故作不解:“張老公爺的意思,在下不是很明白。”

張懋笑道:“你說這張氏外戚在閹黨倒台後,大肆擴充勢力,排除異己,在民間更是為非作歹,別到明年,出征大軍的先鋒以張氏外戚擔當,那時京營人馬完全不在你控製下,你有再大的政治抱負,怕也無處施展,反倒將一世英名盡喪!”

威脅的話,越發明顯。

沈溪點頭:“張老公爺如此分析有些道理,但如今陛下是否願意繼續執行出兵草原的國策都不知道,調哪路人馬充作主力也存在疑問,張老公爺又如何確定壽寧侯和建昌侯會對北伐產生影響呢?”

“拭目以待吧。”

張懋神色平靜,覺得自己有信心說服沈溪。

張懋心想:“你沈之厚年輕氣盛,之前取得的成就已足夠讓你名垂青史,但你肯定不會滿足現狀,想立下千古功業,所以你才沒有勸陛下停止執行平草原國策,隻要你還有立功建業之心,能不乖乖就範?”

沈溪沒有再就這個問題進行討論。

不但他跟軍方在角力,更主要的是他跟朝廷那幫老臣也在角力。文官集團在朝中有根深蒂固的影響,就算劉瑾當權也沒能把這些人徹底扳倒,這些人存在一天便會成為他做事的阻礙。

沈溪行禮道:“在下不敢保證什麼,隻能說盡力而為。”

……

……

張懋從沈府出來,神色明顯要比謝府出來輕鬆。

在謝府他沒得到想要的支持,而謝遷那邊他自認沒什麼作為要挾,但沈溪這裏卻覺得把握住了沈溪“命門”,以他一個年老持重之人的想法,自覺勝券在握。

張懋見到夏儒後,夏儒明顯感覺到張懋臉上溢滿的自信。

夏儒問道:“這是跟沈之厚溝通好了,他肯出手相助?”

張懋笑了笑,沒急著回答,而是讓夏儒跟他一起進入馬車,等馬車開動後,才道:“就算不是十成,也有九成九……沈之厚到底年輕,他想做的事情,是旁人不敢想不敢為的,也是因為他這年歲所取得的成就,已是千古罕見,怕隻有強漢的霍去病能跟他相提並論,他能甘心隻是當個兵部尚書,碌碌無為?”

夏儒搖頭:“這跟沈之厚是否願意幫忙,有何關係?”

“夏國丈還用多問麼?沈之厚想平草原,這是他最大的夢想,也是一個年輕人的夢想,顯然謝於喬不會支持他,他在朝中需要得到認同,而不單純是陛下一方支持,若在軍中得到老朽支持的話,那豈不是……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