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三一章 真相(3 / 3)

倒是前兩日宣府、大同等地的情報,未曾中斷過,說明雲柳領導的情報係統沒有出問題,劉瑾遠未強大到可以阻斷邊關情報傳遞的地步。

以沈溪所知,孫秀成逃離宣府次日,局勢最為緊張,但因王守仁當機立斷,以至於宣府形勢迅速穩定下來,其後,王守仁率領駐軍固守,韃靼人詐城未果,隻能狼狽退去,並未發生大規模交戰。

至於王守仁領兵前往張家口堡,是在八月初一,而劉瑾信使出發的時間,恰好是王守仁兵馬即將抵達張家口堡時。

此時沈溪終於可以確定一件事,就是劉瑾確實是提前報功,想先兵部一步奏捷,以換得朱厚照對他的關注,甚至將他調回京城重掌司禮監,隻是劉瑾未想到,兵部這邊情報的傳遞速度,比他想象的快了不止一倍。

沈溪暗道:“你劉瑾覺得,能在八月初二或者初三取得捷報,就能先兵部一步,實在想得太美,宣府周邊有任何風吹草動,可以在六到十個時辰內將消息傳到京城,你這招提前奏捷,可以說是挖坑自己跳!”

沈溪在兵部衙門沒停留太久,他要去見謝遷,將得知的情況告知。

文官這邊出頭跟劉瑾鬥的人,不是沈溪,他也不會主動攬責,因為謝遷之前對他的態度不善,沈溪想給謝遷一顆甜棗,讓謝遷的心迅速安定下來,繼續衝在對抗劉瑾的第一線。

沈溪得知謝遷已離開文淵閣,略一打聽便趕到禮部……這會兒謝遷正在禮部衙門跟周經問詢情況。

謝遷對周經的意見很大,就差將其歸於閹黨一列。

就在周經麵對喋喋不休的謝遷,倍感折磨生無可戀時,禮部屬官上前來稟告,兵部沈尚書在外求見,當即對謝遷道:“於喬,你休要怪責於人,既然你覺得我做事不公,那便讓之厚來評評理。”

不說沈溪,謝遷態度還好些,聽到沈溪的名字,謝遷差點有打人的傾向,火冒三丈道:“你找誰評理不可,非要找個後生?你不知這小子現在能耐得緊,我說話他都聽不進去,專門跟老夫抬杠?”

在周經麵前,謝遷沒給沈溪留麵子,滿腔怒火,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現在他恨周經不肯幫他,恨沈溪跟他唱反調,現在已將周經和沈溪當作是一夥的,認定沈溪是周經請來的說客。

周經不想聽謝遷說下去,作為禮部尚書,在自己地盤上,他要見誰不需要經謝遷同意。

剛一碰麵,沈溪便道:“兩位老大人,以在下目前所得情報來看,昨日午時前,宣府至張家口一線並未有大戰發生,即便有捷報,也應在子時後,距離現在不到七個時辰……劉瑾絕對是提前報功,甚至所奏捷報,純屬子虛烏有!”

沈溪把話說出,周經微微一笑,打量謝遷,道:“於喬,你看,之厚把情況調查清楚了,這才來跟你奏明,現在隻能說劉瑾所奏捷報子虛烏有,但誰知道這兩天,邊關是否真的取得大捷?”

謝遷瞄了沈溪一眼,憤憤然道:“一個閹人,視大明法度於無物,未曾接戰卻提前奏捷,如此行徑尚不能被定罪,跟老夫講什麼道理?你們還說不是偏幫那閹人?”

沈溪麵色淡然,對於謝遷的指責,全當沒聽到。

周經搖頭苦笑:“於喬不可如此怪責之厚,他乃兵部尚書,做事務求公允,這不是回去趕回去調查邊關傳遞回來的消息了麼?如今證明是虛報,於喬你再去奏稟陛下也不遲嘛!”

謝遷搖頭道:“麵聖談何容易?自皇上登基以來,老夫多少次想麵聖,都未曾有機會,今日陛下在乾清宮賜見,老夫尚未將話說完,陛下便讓老夫打道回府,這還多虧某人在旁幫倒忙!”

說完,謝遷瞪著沈溪,目光好似要殺人。

周經臉色更加不好看了,他明白現在跟謝遷說什麼道理都徒勞,見謝遷憤憤不平地轉身到桌後坐下,望著沈溪道:“之厚,既然你將事情查明,是否準備入宮麵聖,向陛下呈奏此事?”

未等沈溪回答,謝遷一臉惱恨:“你問問他,會去麵聖嗎?朝中如此多臣僚,他回朝才幾日,所有官員加起來有他麵聖的次數多嗎?可是他每次麵聖都避重就輕,若非他不肯作為,何至於劉瑾到如今尚且未曾剪除?”

周經道:“於喬,這就是你的不對了,劉瑾被貶斥至宣府做監軍,不是之厚在後麵謀劃?你別責怪他,年輕人做事有自己的一套,我倒覺得,之厚懂分寸,識進退,不會亂來!”

謝遷聽了更生氣,起身一甩袖:“行,你支持他,看你們沆瀣一氣,等閹黨卷土重來,朝中盡是烏煙瘴氣,屆時老夫大不了回鄉務農,從此後不再涉及朝事,看你們如何應對!”

說完,謝遷怒衝衝拔足便走,沈溪不但沒有阻攔,反而主動讓開一條路。

這下子謝遷更惱火了,瞪著沈溪呼哧呼哧喘著粗氣。

最終謝遷還是被攔了下來,周經客氣地道:“於喬,既然你想讓劉瑾不得翻身,就應該坐下來好好商議一番。之厚,你先莫要摻和,且先回兵部衙門,有什麼新消息第一時間傳遞過來……”

周經懂人情世故,不想讓沈溪留下來引爆謝遷的火氣。

周經算是看出來了,要不是沈溪一直跟謝遷唱反調,謝遷脾氣不會這麼大。

謝遷一直把自己當作絕對權威,認為所有人都得聽他的,奈何沈溪現在已跳出文官的框架,在朝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