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三一章 真相(2 / 3)

沈溪心平氣和地道:“謝閣老請消消氣,在下要先回兵部查看情況,若所料不差,這會兒宣府那邊應該有消息傳回,是否虛報戰功應可一目了然,何必爭一時長短?按照閣老所言,就算之前陛下給劉瑾定罪,聽到捷報陛下怕也會做出變更,對吧?以陛下對劉瑾的回護,若沒有真憑實據,就想讓陛下當場賜死劉瑾,太難了!”

……

……

沈溪不想跟謝遷探討劉瑾的事。

很多事情沒有意義,現如今劉瑾跟朱厚照處於“蜜月期”,主仆間最多鬧點兒小矛盾,朱厚照礙於自己皇帝的威嚴,不得不在劉瑾犯錯的情況下將其發配宣府,但要讓朱厚照生出殺心,為時尚早。

劉瑾離京第一天,沈溪便已預料到劉瑾回朝是怎麼個狀況,已做好萬全的準備。

見謝遷依然有發飆的趨勢,沈溪先一步告辭,加快腳步往東華門而去。

管你謝老兒內心有多不爽,我隻要做到獨善其身便可,跟劉瑾鬥一個回合,也就不在意多加個回合,就算來個加時賽,平手開局,誰怕誰?

出東華門後,沈溪直接往軍事學堂去了,那邊同樣可以收到戰報。

由於身著朝服,沈溪腳步匆匆,不敢耽擱一分一秒,畢竟之前自己在家裏都遇到過刺殺,誰也難保路上不會出問題,於是專挑人多的地方走。

一直等沈溪進入軍事學堂,門口值守的士兵還好奇為何沈溪會穿著如此正式過來,以大明規矩,官員到衙門辦差隻需身著常服便可。沈溪直接到了偏院,將剛收到的公文看了一下,詫異地發現依然沒有宣府方麵的戰報。

“真奇怪,以我推測,王守仁和胡璉應該在前天晚上就跟韃靼人交戰,若戰事於昨日天黑甚至半夜前結束,戰報就就該傳過來了,難道真的是情報係統出了問題?”

沈溪自己心裏也沒底了,以他一貫的自信,事情應該不會出偏差才對。

要麼是勝,要麼是敗,該有個了斷,除非雙方打成僵持的局麵……

想到這裏,沈溪好像明白什麼,正要回一趟兵部,突然侍衛來報,說是壽寧侯前來拜訪。

“張鶴齡來做什麼?”沈溪一時間不知國舅來訪的目的,但仔細一想,多半跟邊關戰事有關。

沈溪出門迎接,張鶴齡站在前院好奇地打量,好像對周邊環境很陌生,但其實他來軍事學堂已好幾回了。

張鶴齡見到沈溪,語色和善:“沈尚書,本侯方才得到邊關傳報,怕你這邊尚未收到消息,特意過來說明一下。”

張鶴齡一來便單刀直入,沈溪心裏一沉,側過身做了個請的手勢:“壽寧侯屈尊駕臨,請到裏麵說話!”

“不了!”

張鶴齡一擺手,“本侯公務繁忙,隻是前來知會一聲,今日收到的是前兩日從宣府城發來的信函,乃本候昔日麾下發出,據悉宣府戰事尚未有結果,怕是劉瑾虛報戰功……這是相關信函,請沈尚書查閱,本侯便不多叨擾了。”

張鶴齡說完,從懷裏掏出一封信遞給沈溪。

沈溪拿過來大致看了一眼,雖然信函沒有題款,但看稱謂大抵可以判斷是宋書所寫。

信函中,宋書將宣府至張家口一線的情況詳細說明,表明王守仁率軍出征,大概會在兩天後,也就是八月初二左右抵達張家口堡,宣府周邊的韃靼兵馬已撤到長城以北,並未有大戰的消息。

“有勞壽寧侯親自來一趟,本官會酌情斟酌宣府一線的情報,壽寧侯公務在身的話,請回!”

沈溪看出來了,張鶴齡這是要借刀殺人……誰都巴望劉瑾死在邊關,外戚黨也不例外,現在朝廷上下可說同仇敵愾,都想置將其置於死地,但誰出來動手卻是個問題,畢竟誰都不希望因為此事讓皇帝記恨上。

外戚為了讓沈溪和謝遷出手,拿出本該是機密的信函,證明宣府前線的確沒有什麼大捷。

隻要證明劉瑾虛報戰功,劉瑾小命必然堪憂,接連兩次欺君罔上,就算第一次非劉瑾所願,但第二次卻是劉瑾親自做出來的,足夠朝中文武官員對劉瑾展開攻擊,讓其死無葬身之地。

張鶴齡一笑,沒跟沈溪多說,一切盡在不言中。

沈溪未親自送張鶴齡出門,他判斷壽寧侯回去後會跟外戚黨成員商議怎麼對付劉瑾,而張苑也歸屬這一派係,現在跟劉瑾利益衝突最大的政治集團就是外戚黨。

“以謝遷為首的文官集團,雖然迫切想讓劉瑾死,但劉瑾死後的權力,主要還是為外戚黨所得,尤其是司禮監的差事,隻要朱厚照一天未勤政,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位置就比首輔更為重要,除非是能將張苑和外戚黨的勢力打壓下去。”

“張苑跟劉瑾不同,劉瑾背後沒有強大背景,而張苑卻倚靠外戚勢力,若讓張苑崛起,怕是比劉瑾更難對付,就算張苑有心消除外戚勢力的影響,始終張氏兄弟背後有張太後撐腰,隻要張太後一天不死,朱厚照未遜位,張氏外戚的地位就不會發生根本性動搖。”

“外戚勢力想利用我的手達成目的,想得太多了!”

沈溪將信揣進懷裏,略微收拾心情,往兵部衙門去了。

劉瑾回來,最直接的利益衝突不是文官集團跟閹黨,而是外戚跟閹黨,沈溪心想:“這熱鬧,我倒是可以瞧一瞧!”

……

……

沈溪回到兵部衙門,找來全國各地發來的訊息,仍舊沒有宣府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