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裏,沈溪知道朱厚照要做什麼了。
朱厚照這是要去陸羽茶莊找鍾夫人。
關於朱厚照跟鍾夫人的事情,沈溪多少聽說一些,劉瑾和錢寧幫朱厚照建立起豹房後,沈溪本以為朱厚照已忘掉鍾夫人,但沒想到依然賊心不死。
沈溪心想:“這小子突然提及,除了之前我奉上的茶水外,恐怕還跟他走出豹房,感受到周邊熟悉的街巷有關……難道我帶他出來,還是個錯誤不成?”
朱厚照見沈溪不答,以為自己這位老師沒意見,當即道:“既然沈先生不反對,那朕先行一步,你們跟上便可!駕!”
……
……
朱厚照被重新激活對軍事的興趣。
雖然他不會禦駕親征,但沈溪給他建立一個後方指揮所,讓他可以不離京便參與到此番戰事中。
這種後方指揮所有些像後世的總參謀部,正是沈溪為朱厚照量身打造,朱厚照聽到此建議,立即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甚至特地早睡一天,為的是能在王守仁和劉瑾出發時早點兒到城門送別,做出一些交托。
等朱厚照確定王守仁和劉瑾會在宣府聽從他的指揮來打仗後,朱厚照便感覺自己已經奔赴前線。
沈溪說的一番話讓他熱血沸騰:“……古往今來之聖明君王,無不坐鎮中樞,為維護江山社稷矜矜業業……手下精兵良將可為國開疆拓土,無需君王親身往邊陲,漢武帝、唐太宗之所以名留青史,任人唯賢爾。若陛下運籌帷幄,千裏外調兵遣將平定邊陲之亂,定為後世稱頌,或可與先賢媲美……”
朱厚照仔細一想,可不是嗎?再牛逼的君王也不過便是統禦一群有能力的文臣武將罷了。
漢武帝有李廣、衛青、霍去病等名將輔佐,唐太宗則有李靖、李績、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征等良臣效忠。
朱厚照最崇拜的莫過於漢武帝時期的霍去病,他認為漢朝可以在跟匈奴的對決中獲勝,就在於霍去病的武勇,而不是漢武帝能力有多高。他仔細一想,若自己可以在千裏之外運籌帷幄,令韃靼臣服,那曆史上稱讚的不但有沈溪和王守仁這樣的“名臣”,還有他這個聖明天子。
心裏懷著這種期冀,朱厚照策馬帶著沈溪和錢寧、張苑等人到了陸羽茶莊大門外。朱厚照跳下馬來,後麵的侍衛才跟上,紛紛下馬……這也就意味著,如果路途中有人行刺,其實沒有人可以護駕。
錢寧下馬急匆匆到了朱厚照跟前,苦著臉道:“陛下騎術不凡,微臣無法追上,但陛下如此在大街上騎馬,當小心謹慎才是,如果沿途有什麼人對陛下不利,臣恐救援不及。”
此時濃霧散去,太陽露出大圓臉,金色的光輝灑遍大地,讓人心裏暖洋洋的。朱厚照微微頷首,對錢寧的“忠心”表示讚賞,目光卻看向街口的方向,隨口說道:“沒事,朕有勇有謀,曾親臨戰場與韃子交手,難道會被區區刺客得逞?”
“眼前的陸羽茶莊,便是朕跟沈先生喝茶之所,你們不得再沿用原先的稱呼,一律叫朕朱公子。”
“遵旨!”
錢寧俯首領命,沈溪此時才跟其他侍衛到來。
朱厚照對剛下馬的沈溪道:“沈先生,現在時候還早,我們一起進茶樓喝杯茶再去軍事學堂吧……畢竟王守仁和劉瑾剛走,估計還沒到軍營,接下來幾天應該不會有戰事發生,不需要朕做什麼吧?”
沈溪一聽朱厚照的話,便知道這小子三分鍾熱度,居然開始打退堂鼓,或許今天隻是想去軍事學堂晃悠一下,然後立即返回豹房。說是回頭會再去,但是否真的履約那又另當別論了。
沈溪覺得必須將朱厚照這種敷衍的態度糾正過來,當即道:“因為是在後方指揮,很多臨場應變,必須要比前線更早做出決斷,如此才能在最短時間內傳到前線,以做到合理調兵遣將,若遭遇敵人再臨場調度,而情報一來一回需要三五日,或許會延誤戰機。”
朱厚照可不是傻子,他理解力很強,被沈溪一提點,立即明白過來,當即皺眉:“要做到提前判斷可不那麼容易,沈先生能保證每次都料敵先機?”
沈溪搖頭:“戰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若什麼都靠京城後方指揮調度不現實,前線將帥必須要有魄力承受戰場變化。但這不代表後方不能將前線情況掌控,這有賴於情報的快速傳遞,以及後方軍事首腦對戰局變化的預測,關鍵是陛下一錘定音的能力。”
等沈溪說到朱厚照肩負的責任,讓其“一錘定音”時,朱厚照終於回過味來,瞪大了眼睛,信心滿滿:“先生說得太對了,那我們喝過茶,就去軍事學堂探討一下前線戰場可能出現的變化……不過眼前這茶,沈先生不要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