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齡訕笑道:“劉瑾算什麼東西?不過是個無後的閹人罷了!陛下寵信,才會對他委以重任,若厭棄之,便什麼都不是。你看著吧,若沈之厚崛起,地位必在劉瑾之上,我們還是先想想怎麼對付沈之厚更為妥當!”
張鶴齡皺了皺眉,問道:“莫非你已在籌謀?”
“籌謀?哈哈!”
張延齡苦笑道,“大哥真是高看弟弟我了,我何來籌謀?現在朝廷完全是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大哥和我空有國舅之名,堂堂侯爺,說話尚不及沈之厚有份量,是否太過諷刺?這會兒皇帝怕是你我兄弟的話一句都聽不進去。”
“悲哀!悲哀!”
……
……
皇帝禦駕親征之事,引發朝堂震動,但最後的結果,依然是雷聲大雨點小,事情暫時到此為止。
朱厚照滿懷期待,因為沈溪已經把軍事學堂辦起來了。
原本沈溪打算利用兵部的現有場地辦學堂算了,但朱厚照要求,軍事學堂必須臨近豹房,也就是要在仁壽坊和澄清坊附近,這也是為方便朱厚照可以在吃喝玩樂之餘,到軍事學堂聽講。
最後地址選擇在澄清坊金魚胡同以南的校尉營,這裏原本是隸屬於五軍都督府的一個訓練場地,明初時用來駐紮戍衛諸王館的兵馬。
自成祖後,隨著曆代皇帝削藩,親王不得留京,諸王館慢慢荒廢,校尉營也就閑置下來,破敗不堪,到現在才算派上用場。
六月初六,距離朱厚照大婚尚有兩日,這天京城正處於戒嚴中,軍事學堂作為朝廷一個衙門,正式掛匾額開張。
朱厚照作為校長,原本要親自前來出席掛牌典禮,但可惜之前一日他又玩了通宵,大清早的起不來,沈溪跟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官員幹等了一個多時辰,隻能無奈先行舉行掛匾額的儀式。
第一期軍事學堂招收了二十多名學生,因為五軍都督府對沈溪開辦軍事學堂不是那麼信任,因而派過來的人,基本都是中下層將領。
人才不是由沈溪選拔,那這軍事學堂就有一定偏狹,不過因為這學堂開辦得比較急,沈溪不能苛求太多。
名義上朱厚照是校長,但其實整個學堂運轉都由沈溪負責,而沈溪倚重的副手便是兵部郎中王守仁。
開學第一天,二十多名學生,來的隻有十二人,因為很多學員要輪值當差,在這些將領看來,還是手頭工作要緊,至於學習,一聽就虛無縹緲,屬於務虛的東西,能偷懶盡量偷懶,沒人願意放下差事和家事不管,跑去一個在他們看來沒多少意義的學堂聽課。
本身這些將領就不是讀書的料,在他們眼中,沈溪開辦軍事學堂目的不純,或許就是為了折磨他們也說不一定。
學堂占用校尉營很小一塊,大門開在金魚胡同的三進院子嚴格按照沈溪要求進行改建,因工期較急,很多收尾工作沒完成,許多工匠正在裏麵勞作。
三進院中,前院原本一些破舊建築都拆了,形成一個相對寬闊的院子,當作學堂操場,這裏也是日常訓練之所,如果以後學堂規模擴大場地不夠用,隻能去宣武門附近的大校場。不過沈溪作為兵部尚書,不能天天泡在校場中,這些事需要五軍都督府負責操辦。
第二進院子,有個小側院,裏麵有幾間屋子,作為學堂教官辦公和平時學生休息之用。
在這裏,暫時不設宿舍,因為學生都是京師當差的中下層將領,這些人就算沒安家,也有都督府和五城兵馬司安排的地方落腳,不需要在軍事學堂內找住所。
當然,隨著規模擴大,後期肯定會添加。
至於第三進院子,則是上課之所,最初準備了三間打通耳房的寬敞屋子,隻是因為開始學生很少,一間屋子足矣,反正學生不多,就連先生也需要現培養。
總之沈溪手頭事情不少。
……
……
沒有安排開學典禮,五軍都督府的官員把學生送來,就先行離開,沈溪讓人把桌椅板凳搬進屋子,形成課堂。
什麼都需要沈溪臨時操持,使得事情看起來千頭萬緒,繁雜倉促,沈溪正需要人手,故此十二名學生成為了幫手。
軍事學堂首期學員中,有一人沈溪非常器重,職位相對也較高,而且出自邊軍體係,正是王陵之。
王陵之不在十二名學生名單中,隻是以沈溪護衛身份進入學堂,他在學堂內不單是學生,還要充當先生,當然不是讓王陵之教授兵法韜略,而是讓他教授實戰經驗,把一些邊軍常用到的作戰技巧教給學員。
就在沈溪安排事情時,王守仁進來傳報:“沈尚書,英國公和夏國丈在外候見!”
“嗯!?”
沈溪對於張懋的到來不覺得稀奇,畢竟開辦軍事學堂這件事上,張懋給予他一定幫助,但準國丈夏儒的到來卻讓沈溪有些摸不著頭腦。
因為前來的訪客在朝中地位不低,沈溪不得不重視起來,帶著王守仁一起來到前院迎接,這會兒張懋和夏儒正在打望沈溪開辦的軍事學堂,對建築格局和用場有些不太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