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朱祐樘滿意地點了點頭,又問,“那你在《史記》之中,最喜歡哪一篇?”
問題馬上又上升了一個層次,《史記》一共有一百三十篇,各有千秋,一個人的喜好,基本可以決定他的性格和追求,這種問題就算是拿來跟一些鴻儒探討也不為過。
聽起來,又是高大上的問題。
但仔細琢磨,皇帝有要自己找台階下的意思。
我不問你具體哪一篇,隻問你到底對哪篇感興趣,其實說白了就是看看你哪篇掌握得還算熟練,隨便說出個理由,背上一小段就可以過關。
你可別說《史記》你連一篇都沒掌握,那你學《二十一史》可真是學到狗肚子裏去了。
朱厚照卻把頭揚了起來,用驕傲的語氣道:“回父皇,孩兒最喜歡的一篇,是《衛將軍驃騎列傳》,因為孩兒很崇敬霍去病,可以在少年時率領大軍出征匈奴,封狼居胥,建立不世功業。”
朱祐樘原本隻是隨便問問,可聽到這裏,連他也對小小年歲的太子刮目相看。
先不論太子崇拜霍去病是否合適,但僅就這氣魄來說,有誌向總比沒誌向好,而且正好應景,韃靼人突然跟大明交惡,侵犯大明邊關,如今戰事才剛結束。
張鶴齡本來擔心得要命,可聽自己小外甥這麼有誌氣,在姐姐眼色支使下,他趕緊走出來為小外甥唱讚歌:“陛下,可喜可賀,太子有如此見識造詣,將來必然是有為明君……”
旁邊一幹大臣都用鄙視的目光瞅向張鶴齡,看皇帝臉色轉好就跳出來拍馬屁,果然是外戚媚上的心理。
不過,這大明朝的皇帝可不是靠武功治國,而是要靠文治,除了太祖和太宗皇帝外,沒哪個皇帝閑著沒事跟草原人過不去,草原那種鳥不拉屎的地方,打下來又不能長期占領,封狼居胥的意義何在?
朱祐樘從最初的驚喜,變成憂慮,最後臉色沉了下來,規勸道:“明君當以德行安天下黎民,令國祚昌榮,窮兵黷武可非仁君之所為。”
這話說到文官們的心坎兒裏去了!
這才是賢明天子應該有的評斷,而不是像張鶴齡那樣說上兩句頌揚的話,就以為太子真的要當開疆拓土威加四海的武皇帝。
“孩兒不同意父皇的說法。”
就在眾大臣皆都點頭同意,有大臣還準備站出來說兩句“吾皇聖明”的激讚之言時,太子朱厚照卻態度堅決地開了口。
張皇後一聽急了,我這皇兒,平日裏老老實實的,今天竟然敢當著文武大臣的麵出來頂撞他父皇。
她拚命給兒子使眼色,可朱厚照激動得滿臉通紅,昂著脖子準備據理力爭,他老娘所有的暗示全都白費了。
“孩兒認為,外夷侵犯我疆土,若君臣不能齊心,將士不能奮起,長此以往隻會令邊疆不守,遲早難免會有靖康之恥、崖山之禍,那華夏之土便會為外夷侵占!”朱厚照擲地有聲地說道。
朱祐樘被兒子這一套一套的“歪理謬論”震驚得目瞪口呆,隨即他想到一個問題,兒子從哪兒學來的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還靖康之恥崖山之禍,這難道不是詛咒老祖宗留下來的江山被外夷侵占?
“荒唐,荒唐!”
朱祐樘再也忍不住大聲喝斥兒子,語氣變得極為強硬。
一時間大殿內誰都不敢吱聲,龍顏震怒,誰說話誰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