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八章 稚子高見(第三更)(2 / 3)

呀,的是宋朝的事情啊,以前那些《宋史》什麼的我壓根兒就不懂是怎麼回事,可這段我熟悉啊,什麼靖康之恥、嶽飛北伐、陸秀夫背著皇帝跳海……

朱厚照第一次覺得能聽懂這些老家夥的話,可讓他插上一句,那就非常困難了,鬼才知道什麼是“盛唐弱宋”,這些沈溪可沒教他,不過他隱約記得沈溪當在講隋唐曆史的時候,曾提到過一些事情。

大意是在李白作的一首叫做《送白利從金吾董將軍西征》的詩詞,沈溪從“西羌延國討,白起佐軍威”,引申提到唐朝對外夷的戰爭很少失敗,“馬行邊草綠,旌卷曙霜,抗手凜相顧,寒風生鐵衣”,讓朱厚照聽了好生羨慕……穿著發光的鐵甲,胯下騎著駿馬打仗,那是何等的英姿颯爽?可惜我不會騎馬啊。

當時沈溪還稍微論述了為何唐朝人打仗厲害,但朱厚照心思不在這上麵,就沒怎麼留意聽。

朱厚照心想:“聽完課我就光顧著玩蹴鞠,連他了什麼都忘了。這時候若是我能上一兩句,讓他們知道我的厲害,那該多好?”

孩子其實最想出風頭,尤其是在這種場合,可惜以他從前的尿性,不丟人現眼都是好的,想出風頭實在太難。來之前老娘還千叮嚀萬囑咐不讓他話,就是為了防止他在群臣彙集的情況下有失體統。

那邊辯論還在繼續,張鶴齡顯然不想認輸,他無論做什麼,就是為了讓皇帝覺得他肚子裏有真材實料,現在認輸豈不是意味著丟人現眼?

更何況張鶴齡對這問題,多少有點兒研究,若是換了別的事,他還真未必能跟閔圭這樣的才學大家正麵辯上一辯。

張鶴齡道:“那閔少保如何解釋,宋朝國力數倍於契丹、黨項、女真等國,對外作戰卻屢戰屢敗?”

徐瓊見閔圭是鐵了心要跟張鶴齡辯論到底,趕緊出來和:“臣以為,宋朝軍事衰微乃是積弱,非一日之功所成,全在宋朝皇帝居廟堂之高而不體恤將士、百姓所致,換作我大明,有曆代明君開創盛世,有陛下兢兢業業打理江山,絕不會如同宋人一樣養虎為患。”

徐瓊這又是在轉移矛盾。

要一個忠直的大臣,不該在這時候拍皇帝的馬屁,不過徐瓊是什麼人?他既是文臣,同時也是皇帝的姻親,要他的官聲還不錯,但很多時候卻需要保全皇帝的麵子,不能眼看著壽寧侯跟人爭執而不理。他這些話,既能踩宋朝皇帝,還能彰顯弘治帝的英明,可謂一舉兩得。

有的大臣已經在想:“還是禮部尚書處事圓滑啊。”

朱祐樘也看出來他提出的這個問題或有不妥,這才開始討論呢,張鶴齡和閔圭就爭執不下,好不容易有徐瓊出來圓場,話又得中肯,是時候把話題擱下了,再下去也沒太大意義。

朱祐樘正要擺手示意眾人不要辯論了,突然一個稚氣的聲音從他身邊不遠處傳來:“父皇,兒臣有話要講。”

場麵突然安靜下來,在場所有人都看著一臉躍躍欲試的太子朱厚照。

坐在朱祐樘旁邊的張皇後趕緊給自己的兒子使眼色,那神色好似在:“忘了母後怎麼跟你交待的?這種時候,你父皇不問你話,就老實閉嘴裝啞巴,就算你父皇問你,你不懂也別逞強!”

朱祐樘倒沒太多想法,他隻是好奇太子為何今日一反常態會主動出來發言?但再一想,兒子年歲還,揠苗助長是因為自己身體一直不好,讓兒子早些出閣也是本著有備無患的心思,但到底不能對家夥太過苛責,更不能讓他在大臣麵前出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