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五章 我自有數(第一更)(3 / 3)

事關重大,這份奏本並不會走內閣這條路,而是直接由劉大夏帶進宮麵聖,請求子聖裁。

在治河賑災這件事上,劉大夏不單純是戶部尚書,他還是行欽差事,直接對弘治皇帝本人負責。

從劉大夏去宣府治理軍餉開始,他做這種事已經駕輕就熟,文武大臣都知道劉大夏深受弘治皇帝器重,這個人很不好惹。

劉大夏剛到宮門口,就遇到李東陽……李東陽分明是特地在他進宮的路上等候。

“劉尚書,真巧啊。”

李東陽作出一副碰巧遇見的模樣,老遠就向劉大夏打招呼。

雖然李東陽貴為大明內閣次輔,但論年歲和資曆,尚不及劉大夏。

二人見禮後一同進宮,李東陽沿途開始套劉大夏的話:“……記得弘治六年,張秋鎮黃河決口,陛下曾派劉尚書親往治河救災,劉尚書調度有方,災患迅平息,治理河道也多有建樹……劉尚書於朝廷和陛下都有大功啊……”

劉大夏側目看了李東陽一眼,要他們一個是內閣大學士,一個是六部尚書,同為子肱股之臣,獲得的弘治皇帝的信任一般無二,可劉大夏卻聽出來了,李東陽並非隻是為了跟他扯這些陳年舊事。劉大夏是個直腸子,徑直問道:“賓之這是想問我,陛下會派什麼人到河南、山東主持救災事宜?”

劉大夏跟李東陽的關係算不上好,但也不算糟糕,到底同殿為臣,彼此知根知底。李東陽笑著擺擺手:“我可沒有此意,劉尚書切莫誤會。再者了,陛下要派何人去,並非我等能幹涉,怕是陛下心中早有人選,這個人選,應是再恰當不過。”

劉大夏稍微想了下,皇帝要派人領皇差去賑災,朝廷上下誰合適?

照理,從地方或者六部抽取要員較為妥當,當初劉大夏領弘治皇帝旨意去治河時,不過是“詔選”,當時他正在浙江擔任左布政使。但劉大夏卻想到一個人,就是來京城告禦狀的河南右布政使王瓊,滿朝上下,對黃河脈絡源委及古今變遷、水患和人情世故最為了解之人,怕是沒人比王瓊更為合適。

但問題是,王瓊是來京告禦狀的,弘治皇帝可能會派他回去治河賑災嗎?

劉大夏問道:“誰?”

李東陽笑了笑,並不回話,反而問道:“卻不知劉尚書呈遞陛下的奏本,準備追究誰的罪責?”

拐彎抹角,李東陽的問題又回到劉大夏懷中的奏本上。

劉大夏聽了這話覺得有些疑惑,直接問治誰的罪,就好似李東陽要故意為某些人開脫一般,我治誰的罪,你還能從奏本上把名字給劃去不成?

可劉大夏到底不是初入官場,他仔細一想便明白了,李東陽這是在提醒他不能治任何人的罪。

否則皇帝的過失誰來兜著?

就不論弘治皇帝識人不明,單就朱佑樘登基後,黃河連年大水,這似乎是上的懲罰,皇帝都是要沐浴更衣祭告罪,輿論也認為,這是上對君主德行有失的警告,讓皇帝必須修省自身,施行仁政。

劉大夏沉聲道:“我自有數。”

************

ps:第一更送上!

通知一下,今子依然采用三加一的更新模式,保底兩更,為書友們加更一章,如果成績好,再再爆一章!還是那句話,成績越好,更新越多哦!

最後提醒,五月隻剩下最後一半,大家手裏的月票再不投就浪費了,請您務必檢查下賬號,把月票投給《寒門狀元》!

向您致敬!(未完待續。)8

&l;/b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