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四章 認錯(第三更,慶新盟主)(1 / 3)

“這婚事,柳家悔婚在先,我沈家沒告上官府已是仁厚,如今縣尊大人在,請您給評評理!”

李氏恭恭敬敬給縣令行禮,意思是讓縣太爺句話,將這門婚事給取消了。

咱沈家現在可不一樣了,連縣令都親自臨門,豈是你一個的柳家想耍賴逞威風的?我就是不要你家女兒,讓你女兒沒過門就做棄婦,背負罵名,一輩子都嫁不出去!

再讓你們這些不開眼的家夥欺負我們沈家,真當我沈家還是以前那般好欺負?隨便是個人就敢耀武揚威?

縣令怔了怔,這過來恭賀新科狀元,居然碰上告狀的事情,卻不知在這民家院落定案是否符合規矩?當下看了看旁邊的胡典史。

在這等偏僻縣做個不入流的典史,行的卻是縣丞和主簿的權力,察言觀色是最基本的技能。

胡典史趕緊湊上前麵授機宜一番,如今沈家不比從前,即便是賣個人情也不能讓縣令回絕,且眼下這形勢,便宜行事最是適宜,百姓似乎也很想看一出“解元家遭市井退婚,轉眼中狀元反拒婚”的戲碼。

知縣聽過胡典史的話,笑著點頭:“既是柳家悔婚在先,錯在柳氏一門。那本官就判這樁婚事作罷,柳家除退還沈家彩禮,還要雙倍賠償!”

周邊圍觀民眾俱都高呼:“縣尊大人英明。”

縣令到任寧化縣幾個月了,從沒得到如此多百姓的擁戴,他自己也覺得麵目有光,既保全了沈家的顏麵,又能贏得百姓的擁護,何樂而不為?他用讚許的目光看了胡典史一眼。心想回去給他一點好處,但轉眼這念頭便飛到九霄雲外去了。

“知縣大人回府……”

隨著班頭一聲口宣,沈家人,還有與宴賓客一同恭送縣太爺和胡典史出了門口。

縣令三步一回頭,到了巷口對李氏又是一番寒暄,這才上了轎子離去。

與官轎相對的。是停在不遠處的一頂花轎,轎夫正站在花轎旁,眼巴巴地望著巷口這邊。在花轎的後麵,是一大隊挑夫,紅紅綠綠的嫁妝足足有好幾丈。可是因沒得到沈家準允,不管是轎夫還是擔夫,都沒敢把花轎和嫁妝送到沈家門前。

“娘……要不咱把人接進來吧?”錢氏看著那邊的花轎,還有那麼多的嫁妝,想到兒子的婚姻大事。不由對李氏了一句。

李氏冷笑一聲:“當娘的話是耳邊風嗎?連縣尊都否了這門婚事,以後就算三郎再娶誰,也不能跟柳家有半點兒關係……回去吧,家裏還有賓客招待!”

突然間,李氏便多了幾分誥命夫人的威儀,連理都不理柳家的婚嫁隊伍,帶著自家人回到沈家院子。

錢氏望著遠處那婚轎,一時間心生憐憫。其實她從開始就不太讚同這樁婚事,因為她覺得自己兒子不太有本事。應該門當戶對,找個門戶人家的閨女就成了,不應該貪女方的陪嫁。

誰知李氏卻很堅持,要給三郎找個富紳家的千金姐當媳婦,還特別叮囑媒婆,不讓媒婆告之對方沈家三郎其實是個做苦力的白丁。否則也不會鬧出這一出臨時變卦的戲碼。

柳家退婚,其實是李氏“咎由自取”,若非沈溪中狀元,沈家這啞巴虧隻能認了,不但三郎一輩子討不到媳婦。連沈家後輩子侄再要娶妻也會分外困難。

不過錢氏的憐憫很快煙消雲散。

想到老幺家的幺子中了狀元,按李氏的法,幺子一人興,那沈家一大家子人都會跟著榮光,以後隻能是沈家挑肥揀瘦,不會再有誰敢事到臨頭再反悔了!隨著沈溪當官,沈家正式晉身官宦人家,有什麼事情隻需要往衙門投一個拜帖,官府自然會把事情處理得妥妥帖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