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一章 傳臚大典(第二更)(3 / 3)

在進士抵達後,教坊司司樂於奉殿簷們外兩側開始起樂,是宮廷大典中常用的“中和韶樂”,就跟運動員進行曲一樣,但凡儒家學子對這曲調耳熟能詳。

禮樂聲中,百官按照文武大臣的區別,列在三層台階下的兩旁丹墀之內,眾進士分兩排,列於文武大臣之後。

所有人站定,開始換樂,為“丹陛大樂”,這是隻有帝王出席的大典上才能使用的樂製,意思是,不久之後子將會親臨。

與之前考生在殿試時隻能低著頭不同,此番傳臚大典上人多眼雜,頭自然可以抬起來,也沒人去管,所以沈溪趁著這當口,將奉殿殿堂的宏偉雄奇盡收眼底。

丹陛大樂聲中,禮部鴻臚寺官設黃案於奉殿門外東側……之所以黃案不設在正當中位置,因為那裏是待會兒子升鑾的地方,禮製上不能有所僭越。

接下來是內閣大學士李東陽,捧著寫有眾進士殿試成績的黃榜走出來,置於黃案之上。

如此一來,準備工作基本完成。

接下來便是請子的儀式,由三位內閣大學士劉健、李東陽和謝遷,親自去請子著帝王袞冕乘鑾駕前來奉殿,於奉殿升座,文武百官和眾新科進士開始行三跪九叩之禮,是為大禮。

行禮結束,鴻臚寺官開始拿皇帝親書製誥宣讀,聲音響徹:“朕於己未年三月甲戌,策試下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經過這道製誥之後,眾新科進士等於正式從“貢士”變成“進士”,但隨後還有傳臚唱名之禮節。

宣讀製誥完畢,接下來就是由鴻臚寺官從黃榜上,依次從一甲第一名開始唱名,一直到三甲第二百零二名,每唱到一人,此人都要出列,到禦道左右分別下跪行禮。

古人以左為尊,狀元跪於禦道左側,榜眼跪於右側,探花跪於狀元之後,二甲第一名跪於榜眼之後……依次類推。

一甲前三名,每一人唱名三次,且由鴻臚寺官親自引三人出列,以示隆**。

等沈溪、倫文敘和豐熙先後跪倒,再唱二甲及三甲,依次而唱,每人隻唱一次,且無鴻臚寺官員引路。

因為名次既已排定,就算靠後的進士聽不到是否唱到自己,也會根據名次,知道下一個是誰。

越到後麵,唱名速度越快,很容易出現唱名與出列錯位的情況。

不過在一次完整的大典之上,這點的錯漏已經算不得什麼。

光是一個簡單的唱名,就要持續半個時辰。

唱名結束後,已經臨近正午,丹陛大樂改換樂曲,奏《慶平之章》,眾進士再次行三跪九叩之禮,向子叩拜。

在奉殿外的典禮基本就此結束,弘治皇帝升鑾回宮。

禮部堂官用雲盤將放在黃案上的黃榜接好,在鼓樂禦杖導引下,出奉門、午門,經承門穿過廣場,公卿和百官、新科進士隨黃榜走在後麵,一路出長安門外,張貼黃榜於宮壁之上。

三百名新科進士要觀張榜之後,禮節方成。

寫著三百名進士姓名和名次的黃榜,會在宮牆上張貼三日,三之後,會將黃榜送到內閣,又內閣轉送到國子監,將眾進士姓名刻碑,隨後黃榜會被保管在國子監內,以供後人查閱。

***********

ps:第二更送上!

這下狀元終於落袋為安了,大家可以放心了吧?當然,我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精彩的還在後麵等著呢!大明版的“重生之官道”又或者“官家”、“絕對權力”即將上演,向錄事參軍和不信上掉餡餅致敬!

子繼續求訂閱、打賞、票和月票鼓勵!(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