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娘笑道:“你們的心意,狀元爺領了,這正門出不去,走後門吧,狀元爺公事繁忙,明日還要進皇宮,耽誤了時辰你們擔待得起嗎?”
報子們領了賞錢,恭恭敬敬地把沈溪的狀元服留下。
狀元服是沈溪來日進宮必穿的服裝,作為己未科殿試的狀元,沈溪有率領眾新科進士進朝堂朝拜子的責任,這也是為何要要選一個一表人才狀元的原因,三百人帶頭的那個看起來便歪瓜裂棗,那朝廷形象何存?
送走報子,沈溪回到房間,準備換上狀元服看看是否合身,但就算沒穿到身上,他便感覺這狀元服明顯比他的身體整整大出一號。
狀元冠二梁,緋羅圓領,錦綬蔽膝,紗帽,銀帶,朝靴,氈襪,槐木的笏板,連同**白絹的中單也一並送來。沈溪本來想換上瞧瞧,可玉娘卻站在一旁笑盈盈看著,讓沈溪無從寬衣。
“玉娘是否可回避一下?”沈溪苦笑著問道。
玉娘笑容燦爛,雖然她跟沈溪沒有任何親戚關係,但這幾年二人淵源頗深,她對沈溪有種發自由衷的敬重,為沈溪考取狀元而倍感欣慰。
玉娘道:“狀元郎要換衣,奴家自不會打攪,若狀元郎需要奴婢服侍,奴家隻管去叫雲柳過來,她心靈手巧,倒是個能悉心照料人的好丫頭。”
雖然玉娘這話得沒錯,不過沈溪還是直接拒絕了……他對玉娘和她的這些“女兒”,從來都是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
……
……
三月十八,一大清早,沈溪等三百名新科進士就前往長安門等候入宮。
長安左右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二門是皇城通往中央官署衙門的總門,門前豎立一座巨大石碑,上刻“官員人等,到此下馬”,並有禁軍守衛。
百官上朝都要從此門進入,到了門前就得下馬下轎,步行進長安門,經街,上金水橋,入承門。繼而進午門,到皇宮大殿上朝。
讀書人一旦金榜題名,便如“鯉魚跳龍”,成為下知的新權貴。因此。長安左門被稱作“龍門”。而每年陰曆八月中,朝廷都在西千步廊進行“秋審”。囚犯由長安右門押解而進,猶如身進虎口。所以,長安右門被稱作“虎門”。
午門的門洞,正麵看是三個。背麵看是五個。兩側掖門,平時不開,隻有在大朝的日子才開。
文官走東掖門、武官走西掖門。當中的正門,隻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後在大婚入宮時可以走一次。殿試考中鼎甲的狀元、榜眼、探花三人,出來時也可以走一次。其他人等,一律隻能走掖門。
無論是參加金殿傳臚,唱名賜第,長安街觀榜,參與恩榮宴,還是參拜先師神位、大司成。謁孔廟,狀元都處於諸進士中最顯赫的地位。
弘治十二年的傳臚儀式,仍舊在奉殿舉行,不過時間稍晚一些,要等到百官到齊之後,與公卿大臣一同進宮。
這雖然不是皇帝舉行大朝會的日子,卻是宮闈中三年一度的傳臚典禮,但凡京中三品以上官員,身無大疾,且不需要當值的。都必須出席。
這也是朝臣跟新科進士的第一次會麵,象征意義重大,皇帝借此來明,進士就是未來的朝官。二者地位是相等的。
眾進士一直在長安門外等候一個多時辰,到辰時末,宮門打開,後麵零零散散而來的朝臣先行進宮,隨後才是三百名進士。
所有人列成兩排,沈溪和倫文敘。作為狀元和榜眼,各引領一排人由長安右門入內,直接往奉殿方向而去。
因為殿試就在奉殿外舉行,這裏對眾新科進士來並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