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八章 周胖子的禮單(第一更)(1 / 3)

就在朝廷議事是否將己未科禮部會試會元剝奪之時,作為當事人的沈溪,還留在客棧裏等候第二殿試。他也沒多想,隻知道若朝廷要剝奪他的會元,必須要在殿試之前,而三月十四已是最後期限,若能平安過了這**,那基本上就可以宣告他可以參加殿試,最起碼能中進士了。

這晚上,玉娘為沈溪準備好了酒菜,順便帶來朝廷泄露出的一點風聲,即不會將禮部會試的鬻題案範圍擴大,至少沈溪目前是安全的。

“……前些,有賊人送信往崇文門內汀州商會聯絡處,想見沈公子一麵。看來,若他們有所行動的話,必定會在今日。”玉娘道,“過了明日,沈公子就是一朝進士,他們再來……就得考慮後果。”

在玉娘估計中,府庫盜糧案的賊人之所以遲遲沒有來與沈溪接洽,是因為沈溪有很大的可能會牽扯進鬻題案。

玉娘從來沒過,府庫盜糧案背後是什麼人,不過以沈溪的智慧,大概能猜出一些,元凶應該是朝廷的王公貴胄,非六部體係中人,但六部中卻有不少官員為其命,連馬文升和劉大夏這樣的“狠角色”,都隻能秘密查探,足見其勢力之大。

沈溪綜合分析,能牽涉其中的不過寥寥數人,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外戚張氏兄弟:張鶴齡和張延齡。

對於此二人,研究過明史的沈溪不算陌生。

張氏兄弟的父親張巒,是當今張皇後的父親,弘治四年封“壽寧伯”。同年,張皇後生下兒子朱厚照被立為皇太子,張巒進為“壽寧侯”。次年張巒去世,封贈“昌國公”,大兒子張鶴齡繼承擔任了“壽寧伯”爵位,後來升“壽寧侯”、“昌國公”,二兒子張延齡為“建昌伯”、“建昌侯”。

張氏兄弟的榮**,一直會持續到嘉靖朝。也就是在未來二三十年時間裏,二人在朝中地位無人能撼動,隻有等當今張皇後,也是未來的張太後去世。張氏兄弟才會遭遇滅頂之災,眼下與外戚硬碰硬實非明智之舉。

沈溪推算了一下,這大約就是劉大夏不想把案子鬧大的原因,能抓一些魚蝦什麼的,其實就差不多了。最好能警示一下張氏兄弟,令其不至於太過放肆,已經算是收到奇效,案子真鬧大的話,連劉大夏都兜不住,更別他這個新科會元。

“祝沈公子明日殿試順利,金榜題名得狀元歸。”玉娘拿起酒杯為沈溪敬酒。

若是以往玉娘這話,最多隻是一種恭維的良好祝願,可今日卻有所不同,沈溪在禮部會試中拿到會元。會元後中狀元者比比皆是,就算沈溪發揮不佳,拿到一甲前三名還是很有希望的,最差也是列於二甲頭幾名,在隨後的翰林考核中成績優異便可遴選為庶吉士,從而入翰林為學官。

但沈溪卻知曉,因為本次禮部會試牽扯進鬻題案,己未科殿試之後並未遴選庶吉士,這屆殿試中入翰林者僅僅隻有一甲的頭三名,若來日殿試不能進一甲前三。那他就當不了翰林官,而是要被安排到六部或者地方為官,慢慢摸爬滾打。

相比而言,沈溪還是希望進入翰林院。因為到六部做事,又或者治理一方,以他的年歲不能服眾,反倒不如留在清貴的翰林院做幾年學問,等年長些再擔任具體職務更好。

沈溪清楚,弘治皇帝身體大不如前。而且這個皇帝有亂吃藥的壞毛病,按照曆史發展,弘治年號一共用了十八年,也就是還有六年,這位明朝中葉難得的有為明君就要一命嗚呼,而繼任者便是荒誕不經的正德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