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士子還未回答,卻聽隔壁桌傳來三聲扇子拍桌的聲音。
“啪!啪!啪!”
隨後伴隨的是三聲渾厚之音:“好!好!好!”
一人隨即站了起來,約莫三十多歲的模樣,有著寬闊的前額,方正的臉,高鼻梁,一對眼睛大而明亮,笑容給人一種陽光的感覺。頜下未蓄胡子,看上去人很精神,身上文士長衫及地,站在那兒頗有幾分名士風範。
人走過來,雙手握扇行禮,道:“諸位,不知在下可否也加入其中?在下很想拜訪謝老祭酒。”
不但蘇通不認識此人,連南京城裏的士子似乎對其也很陌生,一個個麵麵相覷。
蘇通起身行禮,問道:“閣下是?”
“在下姓祝,字希哲,見過諸位。”這文士回禮道。
若叫“祝希哲”,在場聽的人很少,可有的人還是反應過來,這他娘的不是祝允明祝枝山嗎?祝允明是其本名,字希哲,號枝指生,別稱祝枝山!
聞名遐邇的吳中大才子啊!
論當下的名氣,比唐伯虎還高上幾分。
祝允明素以詩文和書法見長,寫墓誌銘算得上是一絕,江南一地,如果那些豪門世家有誰死了,便會請其寫墓誌銘,經常引起文壇轟動。
祝枝山生平七次會試不第,直到晚年才放官,所謂是情場、文場得意,官場失意。
但祝枝山與唐伯虎不同,他家世好,外祖父徐有貞因因謀劃明英宗複位,封武功伯兼華蓋殿大學士,掌文淵閣事,獨攬大權。其祖父祝顥擔任過山西布政使司右參政,致仕後回到家鄉置辦物業田產。
祝枝山就算不當官,有著祖輩的積累,一輩子那是衣食無憂。
祝枝山這一,在場士子臉色都很難看。
關於祝允明的名聲,他們早就聽聞,此人娶了個南京媳婦李氏,算是南京女婿,年中他丈母娘死了,他親自作《明故南京太仆少卿李府君室恭人王氏墓誌銘》,在江南文壇引發轟動。
你這麼個擅長詩文的家夥,跟普通士子比試寫拜帖,這不是進士跟童生比試做文章一個意思嗎?
雖然祝枝山的名氣,在江南一代甚大,但在福建也就一般般。
蘇通想了想。祝希哲,咦,此人不認識啊,算了,管他是哪根蔥,他想比就比吧。反正我早就跟人商量好了,結果不可能更改。
原來早在蘇通帶這些士子見沈溪之前,私下裏就有人找他和,表示願意以各種好處相贈,獲取求見謝鐸為自己揚名的機會。
可惜沈溪不接受禮物,蘇通懂得靈活變通,明著不收禮,但比試文章,寫得好與不好。豈不是一句話?
到時候該收的禮收下,沈溪那邊也交待得過去,我還不得罪人,一舉多得!
蘇通答應得痛快,旁邊的士子不樂意了。
好麼,你讓我們比試文章,意思是我們比試你當裁判,那意思是不是你是先生我們是學生?
這本來就已經很過分了。你再找個以詩詞文章聞名江南的大才子來跟我們比,這比試還有什麼意義?
我們幹脆打一開始就認輸得了!
與蘇通對祝枝山並無太多敬意相比。沈溪對祝枝山可以是禮數十足,他站起身來,恭敬行禮,然後問道:“祝先生才名卓著,要拜訪謝老先生,應該去府上投拜帖才是。為何要與我等後生爭一時長短?”
蘇通驚訝地看著沈溪,不解為何沈溪對一個陌生士子口稱“先生”?
祝枝山無奈輕歎:“若在下能見到謝老先生,也不會冒昧而來,這不是……見不著嗎?”
沈溪大概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