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三章 謝老祭酒(第四更)(1 / 3)

&l;div lass="adread"&g;&l;srip&g;sh_read();&l;/srip&g;

從汀州府北上,最好走的其實是海路,乘船北上沿途方便,度也不會太慢。? ??`但明朝自洪武年間開始的禁海到此時仍未解除,加之沿海地區不太平,倭寇橫行,除非是有水師戰艦護送,否則海路不通。

另外便是走汀江支流,然後向西乘一段舟船,半道下船,到瑞金後再次乘舟,走綿水、貢水進入贛江,直驅南昌、九江,進入長江航道,然後到南京,再由大運河北上,這條路相對省力,但一則舟車換乘很是麻煩,第二是必須順著河道行舟,要多繞不少路,第三則是大江大河之上,波濤洶湧,舟船一個不慎就會傾覆,落入江水中人幸免的機會很,遠不如走6路腳踏實地來得安穩實在。

但就算走6路乘馬車,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沿途官道難走不,不時會遇到溪水和河流阻隔,的河流或者還有石橋通行,但那些寬闊的江河,就隻能尋找渡船載馬車過河,可一般河流都是撐渡的船居多,找到那些能擺渡馬車過河的大船談何容易?

好在此時汀州商會已經把觸角延伸到了福建各地,為了打通運輸梗塞,方便物流,這些渡口都有商會的專屬渡船,所以沈溪的北上之路還算順利。

一行走南平、建寧、浦城,然後翻楓嶺過仙霞關,十月下旬車隊進入浙江境內。

照理到了衢州,就該乘船由衢江、錢江到杭州,然後由大運河北上京師。但蘇通的意思,最好還是繼續走6路,沿途以便領略不同的人文風光,金華、杭州、南京這樣的繁華之地,最好都逛逛,什麼名川大湖,勝景古跡,盡量遊覽一遍。

赴考的目的不同,沿途的心態自然也會有區別。沈溪不為己甚。隻要不耽擱趕路,隨便蘇通怎麼著都行。

冬月初九,一行人終於抵達六朝古都南京。

作為大明曾經的都城,也是南方最大的城市。南京的繁華讓蘇通大開眼界,連稱不虛此行。

汀州商會自弘治九年開始,就在南京設立分館,而且還開辦了一家規模不大的銀號,但生意一直不溫不火。主要是南京城裏各種各樣的勢力錯綜複雜,外地商賈想在這裏立足太過困難。

韓五爺作為商會在南京城的負責人,親自出城迎接,進城後他安排沈溪一行住進了商會分館,而蘇通則需要另行尋客棧落腳。? ??

這一路北來,盡管蘇通嘴上得凶,但沿途城市基本沒怎麼停留,即便是千年名城杭州,也隻是在城裏住了一夜,第二出時繞道西湖看了一眼。便繼續北上。

可南京則不同,成祖遷都後,仍然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並保留了一套中央機構。南京和京師一樣,設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軍都督府、翰林院、國子監等機構,官員的級別也和京師相同。

京師所在府為順府,南京所在府為應府,合稱二京府。

另外,南京城裏的名士和大儒很多。

但大多數名士和大儒,自命清高。同時都有自己的交際圈子,即便沈溪是福建鄉試解元,主動遞上名帖也不見得人家會接見他。

沈溪不想惹麻煩,更不想拿熱臉去貼別人的冷屁股。但有個人他卻不得不見,這就是曾在閩浙以及兩廣爆瘟疫時,作為朝廷欽差大臣出使寧化縣城並親自接受種痘,二人有過交集的前南京國子監祭酒謝鐸。

謝鐸在南京城,可以是士林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曆經順、成化、弘治三朝。博通經史,文學造詣極深,既是雁山“七賢”之一,又是“茶陵詩派”的重要奠基人,更是一代理學大家,想與其攀關係的人多如過江之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