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掌櫃笑道:“掌櫃哪裏話,隻盼掌櫃高中,到時候回來看看。”
沈明文打著哈欠從樓上下來,問道:“七郎,我何時過考完試就走的?我們不是要等放榜以後再歸嗎?”
沈溪提醒道:“臨別時祖母有交待,考試結束不能耽擱,即刻回鄉。”
沈明文見沈溪不為所動,過來勸道:“七郎,我跟你,等放榜以後再走,咱們就能在省城多住一些時日,桂榜張榜後還會有鹿鳴宴,哈哈,熱鬧非凡啊!”
沈溪苦笑著問道:“大伯,你的意思,這屆鄉試我們能中?”
“難道一定不中?總要知道結果才好,若不留下來,得到消息就要比別人遲十多日,那豈不很無趣?”沈明文有些不樂意。
沈溪心想,那是你無趣好不好?回去後你就要被關黑屋讀書,我跟你可不一樣,我回去是跟家人團聚,想怎麼都成。
沈溪道:“大伯想留下隻管留就是,反正我要回去。我爹娘也不許我在省城逗留太久。”
沈明文怒道:“把銀子留下來,愛走你自己走……”
沈溪點點頭,往樓上去時,不忘提醒:“跟大伯一聲,三伯了,咱一共剩下三兩多銀子,回鄉一趟要花費二兩,剩下一兩留給大伯,您看著花吧。”
……
……
鄉試第二場考試,八月十一進場,八月十二開考。
鄉試的第二場考試內容,試論一道,判語五條,誥、表、內、科各一道。
第二場考試,涉及了許多考生之前考童生試時從未接觸過的內容。試論其實就是考策論,讓考生議論當前政治問題、向朝廷獻策。判語則是讓考生對“疑事”做出判語,考察生員是否能辨別是非。誥、表、內、科則是屬於應用文範疇,看看考生撰寫各種公文行政的能力。
第一考試七篇文章,大約要寫兩千兩百字左右,而第二場的考試內容更為複雜。要寫三千五百字以上。
但第二場的要求遠沒有第一場那麼高,就算有的項目不會,隻需把文章簡單寫出來就可以了。
畢竟僅僅第一場考試五千餘考生加起來便有一千二百多萬字,同考官還要做到字斟句酌。不能像童生試與科考那樣,一目十行、走馬觀花批完了事,如此一來便擠占了閱卷的絕大多數時間,其他考卷同考官就沒閑暇翻閱,指望主考官去看就更不可能了。
雖然要寫的字數更多。但由於沈溪的閱曆要比這個時代的人領先太多,再加上經過馮話齊的培訓,他對公文滾瓜爛熟,因此日落前就已經完成,反複檢查幾遍確認無誤後沈溪交了卷子。
第二出考場,回到客棧,提前在客房等候的沈明堂拿了一封信出來,卻是老太太早就找人寫好的,自打從家裏出發到省城赴考就藏在沈明堂身上,讓二人在考最後一場前當眾閱讀。
李氏的意思非常明確。叮囑這屆鄉試結束後,沈明堂馬上帶沈明文和沈溪回鄉,當考完,當就得走,還讓沈明堂去福州貢院外接人,顯然是怕沈明文考試結束後離家出走。
沈明文怒氣衝衝道:“娘當我是孩子還是怎麼著?我跟七郎能那麼不知分寸?”
沈明堂道:“大哥,娘也是為我們好,早些回鄉,娘不用太過掛念。”
沈明文對這個三弟的品性知道得十分清楚,若沈明有能跟著他胡鬧。這沈明堂對老太太那是言聽計從,半點都不敢違背。沈明文道:“老三,你這省城裏的日子過得怎樣?可不許違心了!”
沈明堂低下頭:“挺好。”
沈明文非常滿意地點了點頭:“怎麼個好法?”
沈明堂嘴笨,不出個之所以然來。隻是訥訥道:“若家能搬來福州……倒是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