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五章 鄉試(上)(2 / 3)

明朝的鄉試,八月初九開考,一場三,連考三場。是一場三,是要算上提前一入場,和其後一出場的。

初九考第一場,初八下午就得先進場準備,第二正式開始考試,到黑交卷,若黑不能完成,一共有三支蠟燭,待全部燒完則必須交卷,到初十上午離開考場。這便是所謂的一場考試三。

第二場是八月十二考試,要在八月十一進場,規矩跟第一場考試一樣,八月十三才能出考場。

然後八月十四進場準備考第三場,到八月十五當晚,其實鄉試所有的三場考試都結束了,但考生隻能在八月十六離開考場。

考試結束,考生可以選擇留在省城等候消息,也可以選擇回鄉。

鄉試的發榜,會以官驛站下發到各府縣,保證送到考生的學籍所在地。

沈溪為下午進場準備了不少東西,除了吃喝用度之外,筆墨硯台和鎮紙也需要自己帶進考場,因為交了學貢,草稿紙不需要考生帶,這大大減輕了官兵在入場時搜檢的難度。

還沒到中午,沈明堂就從商會那邊過來,準備親自陪同沈明文和沈溪去考場。

因為一場便要在考場裏待上三,最少要準備四頓飯的吃食,考場會準備炭火,作為取暖和做飯所用,帶進場的不一定是冷飯,可以現做。

沈明文和沈溪帶去的吃食算是挺不錯了,除了備有大餅、米團和素菜外,還有雞蛋和鹵肉等葷菜。

沈溪和沈明文都沒打算在號舍裏開灶,所以準備的都是熟食。為了防止晚上挨凍,沈溪特意穿上了厚重的衣服,到了考場裏先脫下來,到晚上作為被子蓋。

下午從客棧出發,沿途沈溪見到不少正前往考場的考生,由於沈明文參加了幾屆鄉試,認識的人不少,不時跟人打招呼。

若是清朝,福建的鄉試還包括台灣考生,但如今台灣尚是蠻荒之地,鄉試隻包括福建本地考生,從開始沈溪就知道這次福建鄉試考生數量不少,最後從官府那邊給出的數字看。總數高達五千二百餘人,要為六十個舉人名額爭破頭,錄取的比率幾乎是百分之一。

福建鄉試所用考場。是福州貢院,始建於成化七年。占地麵積不,裏麵考試所用號舍足足有三千餘間,若哪屆考生實在太多,可以臨時增加號舍的數量,比如這一屆就足足增加了兩千多個臨時號舍。

考試時,考場內有官兵把守,每間號舍外都會有兵丁守衛,防止考生串通作弊。

沈溪對於鄉試。僅僅隻是在史書上了解些大概,但等他親臨貢院,才發現條件遠比自己想象的還要來得艱苦。

沈明文跟沈溪在之前的報名中,已經拿到自己的考舍考號,因為二人不在一個區域,進場的位置自然各不相同。

考場外,有專人對考生進行引流,就好像低級別的考試一樣,考生要在自己進場的位置排隊等候,進場的搜檢比起院試來還要嚴格許多。

考生必須要脫到隻剩下貼身衣服。仔細檢查過後方允許進場。畢竟縣、府、院三場考試都是當進場當考完,時間相對緊迫,而鄉試則提前一日進場。是以搜檢便有了更為富餘的時間。

等過了貢院門口一關,有專門的兵丁把沈溪引到相應的號舍。

本來規定一間號舍外有一名兵丁把守,但由於近來有“倭人”出現在福州城外,衛所以及巡檢司均提高了警戒力度,兵力顯得十分緊張,再加上這屆考生多,改為一名兵丁負責相鄰號舍,但額外增加了巡場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