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寧化的縣試不同,汀州府的府試需要糊名。
沈溪偷偷瞥了一眼。發覺高明城的臉色不太好看,或者與昨日他孫子被打有關。
尚且不知高明城準備如何對長汀知縣施壓,但料想作為一府之尊,他肯定不會對城裏“旱路幫”那些人善罷甘休。或者這邊還在**試,另一邊他已經派人去找“旱路幫”的麻煩了。
沈溪回到座位上,先伸了伸懶腰,做了個簡單的準備動作,因為開始放亮,**試很快就要進行。
與縣試有所區別的是。府試的**試範圍相對廣泛,截搭題運用得更多。一般來一篇四書文是必**的,但五經文可**可不**,一次出兩篇四書文也大有可能,這會讓**官出題的壓力減輕許多。
因為要**五經文的話,將意味著五經題目中每篇都要出一題,這對**官的學識和出題能力算是一種**驗。
隨著放題,兩篇題目同時出來,沈溪一看就知道是高明城掛念著怎麼去懲治城裏的“旱路幫”賊人,在出題上直接以兩篇四書文應付了事。
第一題是:“詩雲:潛雖伏矣,亦孔之昭。”
語出《中庸》,意思是,隱藏得雖然很深,但也暴露昭昭。論的是君子的修養問題。
第二題則是截搭題:“學而時習之。有匪君子!”
前半段很簡單,出自《論語》,意思是學到的知識要不斷去實踐運用。後半段則出自《大學》,但就“有匪君子”四個字,意思是有文采的君子。
相對來,這兩篇四書文中,前一篇很簡單,君子如何修養己身,能做到表裏如一,古代聖賢的話比比皆是,在以“代聖人立言”的八股文中,就引用這些冠冕堂皇的話,加上一點轉折承平的語句,隻要是個讀書人能就寫出幾句。
難點在於,這第一題主要是**察學生對“孔孟程朱”這些聖人之言的掌握程度,要把聖人過的那麼多關於君子修養的話,取其精華,作一篇四百字左右的文章,**驗的是**生的組織表達能力。
而第二題,則不那麼容易了。
第二題,乍一看,從字麵上意思來,隻要學習不斷實踐運用,那就是“有文采的君子”,這題目看起來很簡單,似乎隻要論一論“學而時習之”的作用即可。
但《大學》中這句話是引用自《詩經》。《詩經》中原文是“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要想當一個有文采的君子,就好像雕琢玉器一樣,切割之後還要磋平,雕琢之後還要打磨。
若**生隻讀四書,他會把側重點放在前麵,論述“學而時習之”的重要性。問題是,你隻要學習而且實踐了,就一定是有文采的君子?那些沽名釣譽之徒就沒學習過,也沒曾把學習實踐運用過?
***************
ps:第八更了!同時也是月票滿1050的加更!
回頭一看,今子至少已經寫了二萬六千字,難怪感覺整個人精神疲憊,身體酸痛!不過子心裏很痛快,有了大家的支持和鼓勵,似乎也沒那麼累了!
今月票已經68票,打賞6位,還能有一波嗎?子繼續求訂閱、打賞、票和月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