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聽家中還打算培養一個讀書人,是不是有這事兒?”二伯為人比較油滑,最喜歡占便宜,搶先問道。
老太太笑吟吟地點了點頭,:“這個還是要看你們的意思,你們要是同意,那就再送一個娃到縣城讀書。”
“娘,這事兒我同意,雖然咱們家這些年過得不怎麼樣,但總不能一直這麼下去,我沒讀過書,但也知道雞生蛋蛋孵雞的道理,若是不培養輩,我們以後日子沒個奔頭,除非大哥他能中舉,否則咱們這一脈,隻會越來越沒落……咱們現在多吃點兒苦,不算什麼。”四伯沈明新接口道。
老太太聞言點頭,:“你的道理大家都懂,不過既然要多培養一個娃,那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長年累月下來,就怕你們有怨言。我也老了,身子骨大不如前,一旦有病有災就這麼去了,你們這些人,能否守得下來,一家人是否和和睦睦,又怎得清楚?”
周氏雖然潑辣,但對老太太極為尊重,隻見她站了起來,恭聲道:“娘,我和孩兒他爹都沒意見,孩子要是真能爭氣,做長輩的受點兒苦不算什麼。”
老太太欣慰地:“好,你們有誰不同意的嗎?不然這事可就定下了!”
眾人默然不語,老太太見此頗為開心:“沈家終究是書香傳世,祖上家產也就隻剩下咱們住的這個大宅子和幾十畝田土,除了留下一些先人傳下來的典籍,咱們沈家也沒其他手藝,也用不著去學那些手藝。”
“這些年來,大家過得寒苦,到了永卓一代,讀書幾乎要斷了傳承,這可不行……要想入仕出人頭地就得讓孩子上私塾,就得花錢,所以供一個孩子讀書不容易!可是,若是不讀書,祖宗傳下來的典籍就沒了用武之地,老祖宗的在之靈也不會安息的!”
眾人依舊沉默不語,靜靜聆聽老太太的話。
隻見老太太搖了搖頭,微微歎息一聲,繼續:“我決定了,讓老大再考兩次功名,不到六年的光景,若是再不中第,便在家中教自家孩子讀書,順便做做善事,讓村裏的鄉親們將孩子送來,識幾個字。你們幾個媳婦都還年輕,少不得為沈氏一門添嗣,以後從啟蒙,肯定比其他孩子強……”
二伯沈明有道:“娘,我覺得大哥定是能夠中舉的,不過世事無常,咱們自家的孩子估計都夠大哥他煩心的了,何況是村裏那些整撒野的娃娃?還是隻讓大哥教我們自家孩子吧,也好集中精力……”
“哼——”
沈明有的話還沒有完,老太太冷哼一聲:“我過,沈家是大族,雖然如今咱們這一支分了出來,但支脈分散也是有傳承的,咱們便從此自以為與家戶一般了嗎?大族就該做大族的事情,牙碎了也要往肚子裏咽,幫助鄉親,有何不可?”
“娘,我一直有一些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老二罷,老四沈明新接過話頭,麵色有些沉重,欲言又止。
李氏不耐煩道:“吧,有什麼話就。今要是不把這些掰開談,日後難免大家心裏會有疙瘩!”
四叔聞言,長長吸了口氣:“娘,孩兒一直不明白,按大伯他們那一輩的事情,我這個做晚輩的不該非議,而且他老人家也過世十多年了……但有些話不吐不快,咱們這一脈當初分出來也就罷了,何必還要端名門大族的譜?”
“當年我雖然隻有十多歲,但咱們家被大伯趕出來的場景我依然曆曆在目,咱們一大家子,忍饑挨餓,人生地不熟的來到這桃花村,用去好幾整理屋子,又用大半年把荒蕪的田地開墾出來……咱們就該好好務農桑,何必沈家長,沈家短的?”
“娘,咱們早就分出來過了,當年,大伯一夜之間銷金千兩,咱們呢?竟無粒米果腹,哪裏有……”
“啪——”
沈明新的話還沒有完,便被老太太一聲重重的拍案聲打斷,隻見老人家顫顫巍巍地站了起來,指著沈明新,恨鐵不成鋼地:
“你還知道你是沈家子孫啊?按照家規,隻要長房不爭,其他房的子孫就有資格作這個沈家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