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我有一個夢想(2 / 3)

下班時,他會帶上好吃的糕點,和秀秀一起品嚐。

“那多出來的一條染色體讓他們心心相印。”李也悠說,“但我還是苦惱,他們倆真的結婚了,怎麼辦?那時,老師和我說他倆的事情時,我不知道該高興還是難過,但鍾月老師說讓他們一起上學放學,一來有照應,二來也可避免更嚴重的事情,這樣的孩子攔是攔不住的,隻能順其自然,隻是我們得多看著他們一點。”

王海還在尋找工作的道路上,劉佳芬像張小青一樣,希望有一天,整個社會能真正了解自閉症人,他們雖然沒有正常的交際能力,但做事可靠,一絲不苟,有嚴格的時間觀念。雖然在中國內地,還沒有一例自閉症人真正走進社會,但劉佳芬還是抱著這樣的夢想,會有工作單位發現他們的優點,找到方法控製他們的情緒,為他們開辟工作的場所,讓他們能真正融入地球人的生活。明亮和柳瑩一樣,還在工療站,俞成吉的五金店生意漸漸熱了起來,當劉佳芬還在為所有職高班孩子的就業奔走時,他開始創業了。電視台用鏡頭追逐著他,據說成吉是中國第一個自主創業的智障青年。

俞成吉創業的第一筆資金來自於夢想合唱團寧波隊募集的公益基金。一年前的今天,歌手吳克羣帶著關於夢想合唱團的消息來到了學校。

寧波組成了一支由電梯維修工、吊車工人、音樂學院學生組成的合唱隊,他們要跟隨吳克羣一起走上中央電視台,為智障青少年就業培訓計劃募集公益基金。這筆錢將用於幫助達敏學校實現“創建恒愛家園”的公益夢想,幫助學生就業。

陳怡參加夢想合唱團寧波站海選,帶上了成吉。成吉扮演父親,陳怡扮演母親,另一個女孩扮演女兒,這樣就有了達敏學校新的“吉祥三寶”。以前,那個女兒是曉雅扮的。但她正生著病,隻能找另一個在學校的女孩子替她。

世界上有5651種語言,但音樂卻把人類連成一個整體。歌聲也讓這個小小的團體緊密地聯結在了一起。

“怎麼能想到那是一對智障孩子呢?”坐在台下的劉佳芬聽到觀眾在表達他們的驚訝。她總是聽到相似的表達。她的回答是:“我們的孩子,除了學得慢一點,有一些難以處理的情緒問題,他們和正常孩子並沒有什麼區別。”

劉佳芬聽到坐在身邊的劉林在鼓掌,他的女兒對著陳怡喊:“媽媽好棒啊,哥哥姐姐加油啊!”

台上這個特殊的夢想合唱團的歌聲,也讓台下的他們變成了一個溫暖的小團體。

劉佳芬從一開始就告訴自己,愛,在她這裏不是短暫的激情,而是久遠的夢想。她在校門口的石頭上刻了“恒愛”,就是為了提醒自己和所有的同伴,對於他們這些從事特殊教育的老師來說,愛,就是和短暫的激情叫板。不僅僅要在學校裏用最專業的方法把最耐心的教育傳遞給孩子們,而且當他們離開學校,隻留下斷斷續續的消息和模模糊糊的背影時,她注視他們的目光也不能離開。

“我以為他們臉上會愁雲密布,沒想到他們那麼陽光,他們健康的樣子,根本不需要任何人同情,想到自己的歌聲能幫助他們,我覺得特別有意義。”走進達敏學校的第一天,吳克羣就被孩子們熱情的身影包圍了,他們請他簽名、合影,甚至邀請他加入他們的籃球賽,一起身就展示給他一個漂亮的三分球。他一定是備感驚訝,這些智障孩子的談吐和交際,和他想象中的智障孩子完全不同。

“我覺得自己是從孩子身上獲得了教育的熱情。是孩子們的美好,持久地感染了我。”每當回憶起成吉,劉佳芬陷入回憶的雙眼就會煥發神采,好像裏麵的一團火瞬時就被點燃了。

十多年前,當知道成吉喜歡唱歌時,劉佳芬給他買了一個錄音機,幾盒磁帶。這樣,他不用為了一首歌,一天天守候在收音機旁。每次在居委會演出,他也會得到他們為他準備的禮物,一盒盒男聲流行歌曲磁帶。

這台錄音機曾是唯一傾聽他歌聲的夥伴。

沒有一個智障孩子能成為歌星,但音樂既是對大腦的有益刺激,又是收容生命歎息的盒子。成吉不知道什麼是夢想,但他那時一邊掃垃圾,一邊旁若無人地唱歌,現在對著每一個貨品唱《精忠報國》的樣子,是這個城市默默奏響的弦歌,足以撥動每一個有心人的心弦。孔子說,真正的禮樂教化應該是“浴乎沂,風乎舞雩”,無欲無求的智障青年,永遠唱歌的樣子,是不是就是舞雩台上,詠而歸的特殊版本?

因為學校發展的需要,學校又要搬遷了,這次搬遷再沒有居民的阻力。她要趁這個機會,好好梳理學校的夢想。她說:“中國找到中國夢,不容易。我們從事特殊教育的老師們,要實現自己的夢想,讓所有人都明白,智障人和我們一樣,需要就學、就業和獲得愛情的權利,人人生而平等,我們要找到這樣一條路去實現這些平等,也不容易。”

當田娟問孩子們長大了要當什麼時,唐寶寶小華說:“我要做警察叔叔,有一把手槍,捉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