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處處都有不如意,靠抱怨並不能解決問題,麵對不如意,與其抱怨,不如感恩。
生活中充滿了不如意,我們習慣了抱怨,我們常說或聽到:“某某的工作好輕鬆”“某某某怎麼那麼走運”等等抱怨命運的不公,抱怨生不逢時,抱怨造化弄人。在抱怨中,我們卻對自己擁有的幸福熟視無睹、不懂珍惜,單純地放大缺憾;在抱怨著中,患得患失、斤斤計較,把感恩的心態越拋越遠。
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抱怨是很好的發泄工具,可以在挫折或麵臨困難的時候放鬆自己的心情,然而往往忽略這種情緒對自己的嚴重影響。當然,我們都不是聖人,不抱怨是不可能的,我們能做到的是少抱怨。過多抱怨會讓我們對工作喪失起碼的責任心。提及抱怨與責任,有位企業領導者一針見血地指出:“抱怨是失敗的一個借口,是逃避責任的理由。這樣的人沒有胸懷,很難擔當大任。”
在工作中,有時候,我們是可憐的“受氣包”和無奈的“變形金剛”,忍無可忍也須容忍,改變自身以求容身。正如法國思想家盧梭所言,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實是甜蜜的。
一個秀才進京趕考,他夢到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算命的解夢說:“高牆上種菜那不是白費勁嗎?”勸他還是回家算了。秀才聽後心灰意冷。後來,有位店老板聽到夢後樂了:“牆上種菜不是髙種(中)嗎?”秀才於是振奮精神參加考試,居然中了個探花。同樣,杯子裏隻有半杯水了,一個人看見會說:“哎,隻有半杯水了。”而另外一個人則說:“啊,還有半杯水呢!”其實,事物都有其兩麵性,問題就在於當事者怎樣去看待它們。這就是對待事物的不同的心態,前者是抱怨而悲觀的,而後者則是感恩而樂觀的。
是的,一個人麵對失敗所持的心態往往決定他一生的命運。積極地心態有助於人們克服困難,使人看到希望,保持進取的旺盛鬥誌。消極的心態使人沮喪、失望,對生活和人生充滿了抱怨,自我封閉,限製和扼殺自己的潛能。
不要抱怨玫瑰有刺,要為荊棘中有玫瑰感恩。沒有一項工作是完美的。也沒有一項工作會讓一個人完全滿意,我們做不到從不抱怨,但我們應該讓自己少一些抱怨,而多一些積極的心態去努力進取。
不可否認,人生的確有不少磨難,生活的五味瓶裏,除了甜,沒有什麼再是人們的向往,可酸成苦辣又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它們能夠豐富我們的人生。人生需要苦難的洗禮,正是因為那些折磨,我們才能在挫折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才能逐漸完善自己。
眼前的困難,不會成為你一輩子的障礙。所以,即使麵臨困境,也不要因此悲觀而落淚,堅持一下,總會遇到晴天。生命,是苦難與幸福的輪回。隻要我們在逆境中也能堅守自己,再苦也能笑一笑,再委屈的事情,也能用博大的胸懷容納,那麼,人生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當我們走出生活的陰霾,用樂觀的心重新打量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原來不是生活不美好,而是我們一直在抱怨中扭曲了生活。我們應該學會感恩,學會與人分享,學會在殘缺中品味快樂,在逆境中感受幸福。
其實,每個人都向往一個公平公正的世界,但每個人的出生、社會背景、能力各有不同,即使國家搭建了一個公平公正的平台,在生活中,歧視也會無處不在,靠抱怨不可能獲得別人的認可與尊重,麵對挫折,不公,與其抱怨,不如感恩,感謝這些困境,然後發奮圖強,總會有所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