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6章 真想學點藝術(1 / 1)

寫下這個標題,首先就有點汗顏。如果有人問,你想學點藝術,那你知道什麼是藝術,我肯定傻眼。唉,連什麼叫藝術都不知道,學什麼學?

趕緊老辦法,百度一下。開頭一句,讓我阿Q氣大作。你道說的什麼——藝術,迄今還沒有公認的定義。還好還好,人家還沒公認的定義,不知者不為怪也。

再往下看:通常認為,藝術是人類以情感和想象為特性,來把握和反映世界,表示對世界及自身,對二者關係的看法的一種特殊方式。其通過審美創造活動再現現實和表現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實現審美主體及客體的相互對象化。通俗的說,藝術也就是人的知識、情感、理想、意念綜合心理活動的有機產物,是人們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現。

這話似懂非懂,所有的字我都認識,但她表述的意思,有點明白,又覺太過抽象。

以我一向的理解,藝術就是把美術啦音樂啦舞蹈啦攝影啦等等這些東西揉合攏來的一個大家庭。跟藝術一沾邊,美就出來了。所以,藝術就是美,美由藝術體現。

我媽當過美術老師。小時候住學校,常見媽媽與同事們畫畫搞創作,我也跟著用鉛筆亂塗。8歲那年,孫巍橋老師見了我一幅“自畫像”,大為讚賞,說我是可造之材。當時我有些飄飄然,其實,孫老哄我開心罷了,白癡都知道我不是那塊料。

有時也會想,如果我小時候也有這個班那個班,媽媽逼著我去學點什麼,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可惜沒有如果,隻有事實。幾十年來,即使對那些公認的藝術品,我的欣賞程度也隻停留在“好不好看”、“好不好聽”或者“像不像”的層麵上,別的就更不用說了。

比方拿梵高的《向日葵》,打死我,也不會說她是好畫。當然明白自己是錯的,可又不知道錯在哪,為什麼錯。悲哀啊悲哀。

我也看到過不少其他的油畫作品,那才真叫栩栩如生啊,簡直可以說不用吹仙氣都是活的。每到這時,心下有點卑鄙的竊喜,“像不像”之類的觀點也不是一點沒有道理。

還有就是書法藝術。許多的字,我都不認得,而且橫看豎看也看不出有什麼美感,說不出好在哪裏。可人家都是獲獎的東東,毫無疑問,錯又在我,是我不懂欣賞,是我白癡。

多少年了,有一個夢想,學點藝術——隻願有雙能略略懂得欣賞看得明白藝術美的眼。

願望起先自發的,打小就有,近年來,卻是越發的強烈。是不是上了年紀的人都會這樣?一定是的,要不老年大學的各類藝術班幹嗎那麼火爆?

想沾點兒藝術仙氣,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近年有幸得到過不少的藝術贈品。照片啦,畫冊啦,書籍啦,甚至還有仿古銅鏡。我很難說自己能看得明白,感覺慚愧,誠惶誠恐。

2006年2月,很意外地收到過一本畫集,是已故著名畫家蔡雪亮先生之女蔡芝萍老師贈送的。早在小學時代,就知道諸暨有位畫竹大師蔡先生,因此,初初讀《蔡雪亮畫集》的那一刻,除了有震顫般的榮幸感之外,還生出了一種強烈的想走近藝術的願望。

前些天開文代會之際,又一位藝術家送給我一部他的精美畫冊——《瀾·域》,這是著名攝影家姚漢軍的攝影集。捧著,沉甸甸的,翻開來看,似乎還真的有了種被熏陶的感覺。理智告訴我,我這樣的“欣賞”其實遠遠不夠,相信懂得的人一定能得到更痛快淋漓、更高層次的享受。

總之,我得補課了,從現在起,如果不想太對不起藝術藝術家對不起自己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