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我們這裏還沒有實行“一戶一表”製時,三天兩頭地停電,其實,也不是停電,是“保險絲”爆了。那樣的日子真的很不好過,一到了晚上就黑燈瞎火的,不僅不能看書看報看電視,什麼事情都做不來。也不知道以前幹脆沒電的時候是怎麼生活的。
最惱火的是媽媽。一般的停電往往發生在吃晚飯的時候,忙著找蠟燭不說,有時吃完了飯,“保險絲”還沒有換好——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們這幢樓的“保險絲”特別難換——媽媽要洗碗了,可是,點著蠟燭幹這活是多麼不方便啊!
媽媽於是抱怨了:“我們那個電表是怎麼回事,‘保險絲’老燒斷?別人的怎麼不是這樣?”
我笑了。
我說:“媽,你怎麼知道別人家的‘保險絲’不是這樣?你想想,我們現在保險絲斷了,你會不會去對對麵公安局宿舍的人喊:‘噯,我們的保險絲斷了也!’同樣道理,如果他們的電表出了毛病,我們也不會知道。也許我們會發現他們的屋子裏黑著,但我們不會介意,因為誰知道他們是不是沒開燈呢?我們隻注意自己,隻知道自己這邊出了問題。”
媽媽想了想:“這倒也是。唔,其實生活中許多事都是這樣的……”
是的,生活中我們經常隻看到自己過得“這樣”,卻往往不曾注意到,其實別人的生活也是“這樣”。因為,大家都是人,是人,他的生活一般總會是有太多共同之處的,充其量也隻是大同小異。也許會有差別,但是很小也很少。
現代生活有一點是很好的,那便是有了許多讓人傾訴的機會,比方這網絡。
不過,隻要多留心一下,你會發現,其實大家真的是差不多的。或者,即使“具體的生活”各各不同,但人們對生活的感受和感歎大多還是相同或相通的。
這是我讀了一位朋友的文章後偶然想到的這個話題的,同時,也想對所有不滿於自己生活的朋友上一句:彼此彼此。
最後,還想說一句題外的話:不滿足於現狀並非壞事,相反,有時還會是一種創造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