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暑假記事1喂豬
作為學生,日複一日,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到了期末,一總結下來除了學習單上的成績數字以外,其它別的似乎一無所獲。
每年的暑假,是學生最開心的假期。時間很長很充裕,整整差不多曆時兩個月,五十多天,在假期裏麵最難得的是沒有課業的壓力,沒有來自老師的嘮叨,家長也不會太管,這完完全全屬於學生自己的美好時光。
青春是用來幹什麼的,在假期裏,青春是用來揮霍的。
和其他人一樣,妮子也盼望著暑假,因為假期裏,她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做家務事,照顧家人,分擔家裏的負擔。
“再見了,妮子。”同桌小紅收拾好了東西,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加起來,大包小包的,幸虧她騎了自行車,把大件的行李綁在後車座架上,解決了一大麻煩。
“暑假愉快,小紅,開學見了。”妮子揮了揮手,與小紅告別。
離開了學校,回到了家。妮子心裏鬆了一大口氣。放下了行李,就開始幹活起來。
農村自家裏都建有豬圈,每家每戶都喂的有豬。隻是數量多少的問題,有的農戶人手多飼料足喂的就多一些,待到長成肥豬可以出欄,就可以賣掉。
在一九九幾年的農村,錢還用得比較小,物價也沒有現在這麼高,一頭肥豬賣的錢還是對農戶來說還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農村裏有勞力的農戶都會喂豬,這也是掙錢的主要方式之一。
說到喂豬,在那個時代,農戶裏喂豬都是以青飼料為主。所謂的青飼料是指農家地裏的青菜,野菜,還有麥田或菜籽田裏的雜草,說是雜草,其實不是草,是除了農作物以外生長的雜七雜八的綠葉野菜,這些隨處可見,是最普通也最廉價的飼料。
喂豬是先把這些綠葉的青飼料放在豬圈裏給豬吃,等吃得差不多了,再提一桶水,可以是清水,也可以是剩菜剩飯及洗鍋後之類的水,把水倒進豬槽裏,最後在上麵均勻地撒一些糠或者玉米粉之類的有糧食成份在裏麵的好料子。整個過程就是這樣。
現在喂豬也講究科學飼養了,這已經成為一門學問和技術。傳統的青飼料喂養法已經被淘汰了,隻有老人還在用這種方法。
現在流行的是按各種營養比例搭配的精飼料,大多由玉米粉,濃縮料,麥麩等按照一定比例配好的。
科學飼養不僅大大地縮短了豬的生成周期,由原來一年才能養成一個出欄肥豬到現在隻需要五六個月便可以由乳豬生長到出欄狀態,另外也合理地優化利用了飼料,使之發揮最大功效。這其中當然也大大釋放了勞動者的使用時間。
傳統的青飼料必須每天都去田地裏采摘,采摘回來之後還要切碎,有泥沙的話可能還要清洗,一天喂三次,一次可能一頭豬就需要一簍子的青菜,一天下來大概要三簍,青菜都是有生長季節性的,一個生長期完了就得重新種植或移栽另外一個品種,在種植或移栽的最初,幼苗狀態是不可以直接采摘的,要等成長成大葉子以後才可以。這個階段,農戶隻有去田地裏摘野菜,雖然野菜比較普遍也比較多,但費時又費力,這是一個繁瑣而粗重的活。
在冬天更甚,冬天裏隻有蘿卜,習慣的做法就是把蘿卜從地裏挑回來,然後一個一個地切成小塊,堆滿了一鍋,就放上水,再放上點米或紅薯架上柴來煮熟。到了喂豬的時候,就挖上一兩瓢兌上水,湯湯水水的一大桶。
妮子暑假裏最主要的就是做采摘青飼料的事,每天都做。
暑假裏,好在紅薯藤已經進入瘋長階段,妮子每天提著一個簍子去摘。在藤的四分之一處掐斷,留下的四分之一好以後再發芽長成新的藤條,四分之三就被提走了作為飼料。這種藤條不可以一根一根的放進簍子裏,一來不好裝進去容易掉,二來切的時候總不能一根一根地切,先把藤條一根一根的拿在一隻手裏,頂端對齊,等到有一大把的時候,抽起一根在頂端不遠處纏起餘下的綁成一捆,一捆一捆地放就容易多了。
從田裏弄回家之後,再一把一把地取出來,然後用菜刀切碎,不能切的太大條,不然到了豬槽裏,豬就隻揀嫩的部分和葉子吃,其餘的老梗則剩下來。
妮子為了切這些,手指不知有多少次被菜刀切傷,特別是左手,因為通常是左手拿菜右邊拿刀,切的都是左手手指。
妮子伸開她的左手,食指上赫然一些疤印,長的短的,大大小小十幾條,全是這個時候留下來的,傷口可以愈合,但是印痕卻無法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