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碰瓷爺爺是祖宗(1 / 3)

陳數禮回京的消息如旋風般刮遍全城。

隻要不是新進的官宦人家,誰沒有被他抹兩把屎在身上。

這不剛回京就把禦史言官的孩子給揍了,並且那群毒舌還不敢出頭。

一時間,官宦人家人人自危,生怕這小子跳進糞坑出來後站在你家門口惡心你。

皇帝李洪基晝觀文書,聽到身邊大伴來報,嘴角也樂了起來。

“那小子回來了?”

“回陛下,小國舅回來了,還把盧禦史等人的孩童打了。”

皇帝的貼身太監趙吉,跟隨眼前這位已經大半個甲子,表麵上看李洪基庸碌無畏。

實則是有心無力。

百年前的朝堂,法禮二文爭論不休,儒家講性本善,以仁義治天下,法家揚性本惡,以法度治天下。

那時候,朝堂之上明爭暗奪,皇帝就成為了平衡的棋手。

可惜仁帝上位後,冷落法家,專寵儒家,時間一長,法家心灰意冷,逐漸淡出朝堂,歸隱於市井。

隨著儒家獨霸文脈,這朝堂之上的文官也全都是儒家之人。

當仁帝醒悟之後,才知大勢已去,過往的兩家爭鋒局麵不在,而儒家這一脈高舉天下大義壓的仁帝不得不低頭,最終自食其果。

後來又悄悄去找法家宗師,終是難得其蹤,留下這麼一個爛攤子給當今陛下。

李洪基也不想接受這爛攤子,一麵頂著儒家的壓力,一麵修修補補多年,算是讓儒家從內部破開一個口子得以喘息。

偶然間,他發現自己媳婦的老弟挺有天賦,小小年紀便能讓一群儒生啞口無言,所以也關注了起來。

隻是皇後管教甚嚴,數年前把這小子弄去修身養性了,不得已他又自己抄刀上陣,頂了幾年。

這下小混蛋回來了,他可算樂壞了。

“哦?”李洪基淺淺一笑,沒在臉上露出太多表情:“後來那些禦史言官如何說的?”

趙吉回道:“稟陛下,國舅爺在獄中放出狂言,說他一個白身逛萬花樓朝廷管不著,倒是那些禦史言官之家有作風不良之嫌,這才讓那些人投鼠忌器。”

李洪基嘴角笑的更深了一點,感覺就應該如此。

“這小子還是這般滑頭,一點把柄都不留下,後來是誰去接的他?”

趙吉沒有開口,實則已經說出了一切。

李洪基也不逼問,京城這麼大,能去接陳數禮出獄的屈指可數,想都不想,就按下了此事。

“此事不必追究,找個時間告誡一下太子,他現在是儲君,身上背負著太多東西,每走一步都要看清後路,免得招人詬病。”

趙吉默默記下。

李盛乾這個太子,不似過往的皇子那般。

可能是由於少年之時和陳數禮接觸多了,在想法上麵常有出人意料之舉。

今日去接陳數禮,多半是清楚結果,不然也不會這麼冒失。

看來這朝堂要想有變局,估計要等到太子繼位才行,而且陳數禮也必須有一定力量方可。

隻是這陳數禮這副德行,做官自然不可,不做官這權利還真不好籠絡。

思來想去,趙吉也找不到門路。

於是也就不再去想,反正這些事都在陛下的計劃之中。

陳數禮回到國舅府,見過父母就呼呼大睡直到天亮。

天亮後,狗腿子王麻已經在屋外伺候許久。

“少爺,今林翰林之女林青淑一早就來見夫人了,你再不起床,人就走了。”

林青淑?

迷糊中的陳數禮猛地從床上爬起,胡亂穿戴一陣,就推開了房門。

“青淑來了?你個狗東西怎麼不早說?”

王麻弱弱的躲避著陳數禮那凶惡的眼神,低聲回道:“少爺,這不是你說的嗎?等到日上三竿再叫你。”

陳數禮記得有這麼一回事。

昨天回來就吩咐了下去,這還不是這些年在山中修行早起慣了,現今想偷個懶而已。

沒想到差點把美人耽擱了,罪過啊,罪過。

“起開,快幫少爺洗漱,遲了看我抽不抽你。”

忙活一陣,陳數禮衣帶整潔的出現在大堂之中。

唐中上位坐著一半百老嫗,身穿錦繡綢緞正對著一名妙齡女子有說有笑。

見兒子進來,連聲招呼:“兒啊,青淑來了,你們數年不見還不快過來見見?”

陳數禮大步上前,眼前的女子也在緩緩轉頭。

金步搖,玉珠釵,粉黛淺薄透紅霞,柳葉眉,胭脂唇,皓齒一啟頌綿音。

“見過二郎!”

林青淑起身行禮,舉止得體,一分一毫都透露著大家閨秀。

陳數禮有那麼一瞬的愣著,目光便落在了那張長開了的臉上。

人還是那人,沒有一點變化,隻不過笑起來更加動人而已。

“林妹妹有禮了,今日可吃過午飯?若未吃,不如留下一起用膳?”

陳數禮說的有點急,生怕眼前的人兒跑了。

陳母看了兩眼也是幫著兒子說話。,

“青淑,你來請教我管家之事,此事繁雜,不是一兩日便可,今日就陪陪老婆子如何?”

林青淑低著腦袋清點,算是默認了此事。

而後陳數禮也坐在一旁幫林青淑講解一些家中之事。

因為他知林青淑早年喪母,其父作為翰林一直未續,小時候還能在私塾裏麵讀書。

可長大了依舊要嫁人持家。

隻是這內宅之事,林家一直都是林父處理,不時又要上朝辦公,能教授的時間也不會太長。

所以才讓林青淑自己挑一家合適的老夫人學習,林父自當去做說客。

然而林青淑並未找其他高門大戶,一來翰林在那些人眼中地位太低,難免有些鄙視。

二來她和其他家族走的也不近,主要還是因為陳數禮。

這麼一個王八蛋得罪的人不少,誰會願意待見和陳數禮走的那麼近的林青淑。

一來二去,選擇其實並不多。

好在陳家是商賈之家,其父在外做著買賣,家中老夫人更是管家的一把好手。

不然也不會培養出一國之後。

在這裏也不會有嚴重的鄙視,更何況陳母簡直就把她當閨女看待,就連皇後也是如此。

這幾年陳數禮不在京城,林家能相安無事,也有這一層緣故。

更重要的是,她想在這裏等某人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