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離神情古怪地接過紙條和信。
隻見紙條上寫著:師尊,功法改進後,不許背著韻兒單獨練。
蒙離心中一驚:韻兒她......
“人家韻兒姐姐隻是在家中等你......大哥,你現在心情可有好一些?”曲非煙笑著揶揄道。
“好你個鬼呀!走,大哥給你們親自炙江鰱!”蒙離彈了曲非煙一個腦袋瓜,邁著輕快的步伐上了小船。
曲非煙:“還說不好......不過玥兒妹妹,大哥可真溫柔,我一點都不疼。”
馮玥:......
眾人江邊一頓飽餐後,回了客棧安歇,蒙離這才拿出陳芷韻的信,細細看了起來。
原來信中寫的是她的身世。
陳芷韻的外祖母穆婉原本是官宦之女,後來由於父親入罪,自己也成了蜀中青樓的一名清倌人。正德二年(1507年),明朝第一才子楊慎自京城回四川參加鄉試,偶爾結識穆婉後驚為天人,於是兩人便有了數夕歡好。當時楊慎婚期將近,要迎娶禮部侍郎王溥之女為發妻,所以楊慎先為穆婉贖了身,然後私下裏將其安置在了成都的一處小宅邸,並約定在次年鄉試結束後,納其為妾。
八月,楊慎被當時的四川提學劉丙點為解元,劉丙時常與人誇讚:“我的才學遠遠比不上醉翁,但隻看學生的話,用修(楊慎)是一點都不比蘇東坡差啊。”
開榜的那天,穆婉與有榮焉,卻意外發覺自己有了身孕。這個時期小妾在主母之前懷有身孕是很嚴重的事情,何況她還沒過門。穆婉不願楊慎的名譽受損,又不願意放棄腹中的孩子,她假稱母舅有疾,帶著丫鬟杏枝回到了老家湖廣的公安縣隱居。
又是公安縣......
第二年,楊慎回京參加會試,主考官王鏊、梁儲將楊慎寫的文章列為卷首。但可能因為楊慎的文章太過出色,考官們爭相傳閱,以致有人不小心把燭花掉落到考卷上,考卷被毀,楊慎鐵定的會元就這樣丟了,而且名落孫山。
穆婉得知此消息後,沉默了許久。她為剛出生的女兒取名楊勉,意在勉勵楊慎。本來得知生下的是女兒後,穆婉其實是很開心的,因為庶生的女兒不會對主母的地位產生任何威脅,聽說主母王氏賢良淑德,應該會接納她們母女。
但得到楊慎落榜的消息後,穆婉為了不影響楊慎的學業,還是決定自己一個人默默撫養女兒。
三年後,楊慎果然如願成為狀元郎,但可惜穆婉還來不及讓女兒認祖歸宗就已因病撒手人寰。丫鬟杏枝靠著幫人製衣物艱難將楊勉養大,杏枝將楊勉認為義女,自己則一直未嫁。
隨著楊勉年歲漸長,出落得格外美麗,甚至吸引了附近郡縣的秀才公們上門提親。但楊勉是誰的女兒?文壇泰山北鬥楊慎!祖父是內閣首輔楊廷和!杏枝自然不敢擅作主張,於是賣空了家業,帶著年約16歲(周歲,虛歲17)的楊勉入京,開始了尋親之旅。
誰知母女二人剛到揚州,便得到楊廷和去官、楊慎充軍雲南的噩耗。
而且聽人說,一月前楊慎、黃峨夫婦剛剛離開揚州。
而且楊慎夫婦在湖廣江陵縣血淚相和的詩作也傳到了揚州。
楊慎作了《臨江仙.江陵別內》:
楚塞巴山橫渡口,行人莫上江樓。征驂去桌兩悠悠,相看臨遠水,獨自上孤舟。
卻羨多情沙上島,雙飛雙宿河洲。今宵明月為誰留,團團清影好,偏照別離愁。
黃峨悲痛欲絕,寫下了《羅江怨·閣情》四首,其中之一:
空庭月影斜,東方亮也。金雞驚散枕邊蝶。長亭十裏、陽關三疊,相思相見何年月。淚流襟上血,愁穿心上結,鴛鳶被冷雕鞍熱。
楊勉此時才知道,一個月前自己居然與父親擦肩而過......
杏枝病倒在了揚州,母女倆的盤纏很快用盡,楊勉靠幫人做女工勉強支應生活。冬天的時候,杏枝病逝,楊勉幸遇來揚州遊學的寧波士子陳束資助,才得以扶棺回公安。
陳束的姐夫是揚州轉運使司的一名官員,楊勉因心靈手巧、做工細致常被其姐引入內宅,也因此與陳束有了偶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