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今天就先講到這裏。”老村長撚了撚須。
“啊……”聽得入神的村民一陣唏噓。
“我聽到馬蹄聲了!”一村民高喊。
“定是少主回來了!”
村民們又呼啦啦朝村頭湧去。
當年一智大師圓寂,使李默簫的身世成為當朝一個天大的謎,當年縱使武則天問詢,一智老和尚也不過神秘一笑而不答。民間有各種版本的傳言,有的甚至離奇不已,有人傳李默簫是江湖中某位奇俠的遺腹子,有人說李默簫有大唐皇室的血統,甚至傳出李默簫其實就是一智大師的私生子等等,不一而足。但一智方丈唯一表明的就是李默簫的祖籍是落玉村,而這也讓所有村民引以為自豪和驕傲,不僅如此,這位當朝身負功名的大將軍、武狀元對落玉村情有獨鍾,鋪路修橋、贍老養孤、建學堂、修寺廟、賜銀兩、家畜、糧種,佛珠村也由此生活富足,村境安美。每個人都受其恩惠,也都感恩戴德。大家都驕傲而親切的稱呼他為“少主”。他是他們心目中的神,也是他們的少主人。
馬車駛進村落,揚起塵灰。村民們在馬路兩邊夾道歡呼。李默簫掀開簾子,與大家致意,看得出他的笑容是發自內心的。老槐樹下,李默簫輕快的跳下馬車,抱起一個小孩,開懷的親吻著小臉。對於任何一個孤身飄零的李默簫而言,這個他眷戀的地方讓自己有種歸宿感、幸福感,他的心在這裏是最自由、最寧靜的。
院場裏支好座椅,羊肉上桌,大家開懷暢飲。李默簫平時很少喝酒,但每次回到這裏他一定敞開了喝。村民們輪流敬他,他來者不拒。整個村子被過節般熱鬧的氣氛包圍著。
木鳶一向很能喝,木鳶就是先前那位趕車的男子,武則天雖將五人以五行取名,但名字均有出處,恰如其分,名如其人,之所以取其名為“木鳶”,是因為他練就一身絕頂輕功,據說他能以內力提身,踩風踏氣,速度甚為神異,健步如飛,如若奔襲,可日行千裏,而十裏之內腳不落塵。他和李默簫是十來歲就一起在“六扇門”打拚的生死兄弟,他比默簫小,對這位兄長崇敬有加,他不止一次和李默簫拚過酒,但他卻從沒未見他醉過。在“六扇門”所有弟兄眼裏,李默簫不僅武功深不可測,更讓他們折服的是他超乎同齡人的那份沉穩。
“簫帥,來,我敬你一杯”,在“禦刀五行”裏除了水墨,其餘四位都稱呼李默簫為“簫帥”,一來他是他們的統帥,二來自然是因為他長得太帥,這個外號是禦刀五行中年紀最大的“火刀”取的。而水墨則稱呼李默簫為“簫哥哥”。
“用壇喝!”李默簫抹了抹袖子,豪氣的看著木鳶。木鳶將酒碗一摔,兩人各抱了個酒壇,酒壇一碰,兩人便揚頸豪飲,瞬間酒壇就空了,兩人相視大笑。周邊的村民頓時看傻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