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王一黨的倒台後,朝廷中的權力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本被靖王一黨所控製的各個部門,如今都成了皇帝重新調整的對象。
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戶部尚書的位置。
楊東庭的提前退休,使得戶部尚書的職位空缺了出來。
這個職位不僅關乎到國家的經濟命脈,更是朝廷中的重要權力象征。
因此,眾多官員都虎視眈眈地盯著這個位置,希望能夠借此機會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影響力。
袁立槐作為首輔,地位最高,他的眼光和手腕自然不容小覷。
他深知戶部尚書的職位對於他們派係的重要性,因此他決定親自出手爭奪這個職位。
他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在朝中四處遊說,為自己謀取支持。
同時,他還暗中操控一些官員,試圖在關鍵時刻給予自己致命一擊。
王宏遠作為吏部尚書,對於官員的選拔和任免有著絕對的話語權。
他深知要想獲得這個職位,首先必須掌握住官員的支持。
因此,他開始利用自己的職權,提拔一些對自己忠誠的官員,為自己在朝中樹立威信。
同時,他還暗中與一些權貴結盟,試圖通過他們的支持來獲得這個職位。
李向陽作為刑部尚書,而且還是清流當中的擎天巨柱,他的手段和手腕同樣不容小覷。
他深知要想獲得這個職位,必須先下手為強。
因此,他開始暗中調查袁立槐和王宏遠的罪證,準備在關鍵時刻給予他們致命打擊。
同時,他還利用自己的勢力,控製一些關鍵的的官員和機構,試圖在關鍵時刻左右局勢。
三人各展所長,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較量。
他們之間的爭鬥不僅涉及到權力和地位的爭奪,更涉及到國家的未來和利益。
在這場較量中,他們各自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然而,最終誰能夠獲得這個職位,還是一個未知數。
嘉景十四年四月初一,嘉景帝通知司禮監,內閣以及六部沒入閣的堂官在重陽宮召開禦前會議,商討戶部尚書的人選。
重陽宮之內,眾臣紛紛舉薦自己心目中的合適人選。
禮部尚書王宏遠率先開口道:“陛下,老臣認為閩省巡撫王立克經驗豐富,足以擔當此重任。”
吏部尚書王宏遠也是跟著推薦道:“啟奏陛下,蘇浙總督徐天華年輕有為,此次更是差點覆滅了倭寇。其治理的蘇浙地區更是欣欣向榮,故老臣建議由他出任戶部尚書,定可以扭轉我大寧虧空之局麵。”
袁立槐微微皺眉,他沒想到這兩人竟然如此僭越。
他正欲開口,卻聽到嘉景帝發話了。
“諸位愛卿所言皆有理,然戶部尚書一職事關重大,不可草率決定。朕決定此事暫且擱置,待朕再斟酌一番。”
眾臣聞言,雖心有不甘,但也隻能遵命。
散朝後,袁立槐回到府邸,心中暗自思忖。
就從今天嘉景帝的態度來看,短時間內想要角逐出這個人選是不可能的。
但是這個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嘉景帝肯定不會讓他空置太久。
所以皇上在等,等他們妥協商量出一個結果。
不然他們在重陽宮裏隻會吵吵鬧鬧,讓皇上心生厭煩。
這也是他們今天會議結束的這麼早的原因,不然照龍椅上那位的尿性,這次會議不開個一兩個時辰,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遠在金陵的徐天華也是十分關心朝堂的這場博弈,他沒想到他的舉報材料那麼好用,竟然一舉打倒了靖王一黨。
不過仔細想想也是順理成章,嘉景帝可是最看重自己的麵皮的。
下麵的人敢打著他的旗號去幫倭寇辦事,這不是赤裸裸的打他老人家的臉嗎?
聽宮裏傳回來的消息說,李明陽那個蠢貨甚至還當著那麼多人的麵說皇上的兒子勾結倭寇,簡直就是自尋死路。
這種事情完全可以在密折裏說,你大庭廣眾之下說出來,這不是逼著皇上做抉擇嗎?
還想靠著這個翻盤,徐天華隻能慶幸這位蠢貨沒有過多的說出他的其他行當。
畢竟絲綢生意可是塊大蛋糕,徐天華每年從這條線上獲利就不止百萬。
嘉景帝真要是順著這條線繼續往深裏挖的話,滿朝公卿大臣有一個算一個,基本上都跑不掉。
畢竟利益均沾這種事情,才是降低風險的最好保障。
有一說一,楊東庭的倒台還真是徐天華喜聞樂見的事情。
畢竟這老東西在戶部那邊可沒少卡他,許多應該撥給他的銀子,那是分文不給。
不過這老東西確實有點兒能力,能把大寧帝國這麼千瘡百孔的爛賬給他平了,就這一點,徐天華就十分欽佩他。
春天的風吹到了蘇浙地區,也吹遍了京都地區,但是戶部尚書這朵燦爛的花卻不知道會落到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