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8年在外摸爬滾打,去年10月,湖北省浠水縣的謝小益提前返回家鄉洗馬鎮楓楊村。在回家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就在家門口辦起了一家養豬場,並且與其他14位養殖戶一起,注冊了浠水縣興旺養豬專業合作社,開始了一條新的致富之路。
“現在家鄉對返鄉農民工創業的扶持力度很大,我對在農村創業有信心!”2月5日,望著豬欄裏50頭良種母豬和300多頭大小豬,謝小益道出了他的新打算、新期盼。
謝小益的打工生涯從2001年開始。在過去的8年中,南下廣州、深圳,北上大連、北京,從手袋廠、電子廠到建築行業,他懷著創業的夢想,到過很多地方,做過很多工種,勤奮苦幹,積蓄了一些資金,也積累了許多經驗。2003年,他曾返鄉經營了50多畝魚池,不料那一年洪水泛濫,幾萬元的投資都打了水漂。
2008年下半年,當國際金融危機開始影響到國內的部分企業時,正在大連市搞建築、的謝小益也感覺到了絲絲寒意,漸漸沒活兒可幹了。於是,他和幾個朋友南下廣州,希望能找點生意做,但是那裏的狀況也讓他們不得不打退堂鼓。無奈之下,他返回了家鄉浠水縣。
浠水縣是個打工大縣,18萬農村勞動力常年外出務工,每年勞務收入8億元左右。從去年10月開始,有2萬多人和謝小益一樣,陸續提前返鄉。
“返鄉也不能放棄希望,回來之後總要做些事情。”謝小益說,“我過去曾有過在米廠養豬的經曆,所以在回家的途中就盤算著辦個養豬場。”雖然他的家比較偏僻,從洗馬鎮到他家的路狹窄崎嶇,但他想到做到,一回家就開始砌豬欄、添設備、買飼料、購豬苗,很快就把一個小型養豬場辦起來了。
11月底,謝小益作為法人代表,和其他14人一起注冊了“浠水縣興旺養豬專業合作社”,總注冊資本為319萬元。
“我們創業得到了很多部門的支持。”謝小益說,農委、畜牧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勞動局等部門紛紛給予指導,農村信用社貸款也比預料的要容易。養殖技術上有什麼問題,隨時可以向畜牧站谘詢,他們還隔三差五上門輔導。
謝小益算了一筆賬,在目前市場價格比較低的情況下,養一頭生豬能賺一兩百元,而前幾年行情好的時候可以賺四五百元。但是,市場有高峰的時候,也有低穀的時候。現在的政策好,特別是母豬保險,解除了很大一部分風險,所以我還是充滿信心的。
謝小益已準備增加15萬元的投入,擴大生豬養殖規模。他說,隻有做大了規模,才能產生更大的效益。他還打算在洗馬鎮上建一個仔豬交易市場,不僅滿足合作社成員的仔豬供應,還可以為其他農戶提供豬苗。
當然,創業也不是那麼簡單的,這幾個月來最大的體會是要吃得苦。謝小益說,就在春節的這些日子裏,當別人趁著過年打牌玩樂之際,他放了雇請的兩名幫手的假,自己天天喂飼料、清豬欄,還要給母豬接生,忙得不亦樂乎。
離開養豬場時,看到他家的大門上貼著一副大紅春聯:“謝總創業業興旺,金牛獻瑞豬滿欄。”謝小益笑著說,對聯雖然不算工整,但是寄托著自己對返鄉之後創業前景的美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