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道濟 (? ~
436 )
檀道濟,高平金鄉(今屬山東)人。自幼父母雙亡,與兄姊流寓京囗。晉安帝隆安末年,隨劉裕鎮壓孫恩、平定桓玄之亂,以軍功先後封吳興縣五等侯、作唐縣男。
晉義熙十二年(416),劉裕北伐後秦,檀道濟為冠軍將軍,與王鎮惡同為先鋒,引軍沿淮水、淝水向許昌、洛陽進發。檀軍先抵項城,後秦守將姚掌不戰而降,但在進攻新蔡(今屬河南)時,遭到了後秦大將董遵的頑強扺抗。檀道濟督軍猛攻,破其城,殺董遵,繼而攻克許昌,擒獲後秦潁川太守姚垣及大將楊業。利用軍威大振之機,檀道濟乘勝前進,拔陽城,克滎陽,直抵成皋(今河南滎陽)。秦征南將軍姚洸屯戍洛陽,急向關中乞求援兵。姚泓派將姚益男領一萬人馬星夜趕赴往救。可援軍尚未到達,檀道濟已攻下成皋,並會同其它部隊,四麵環攻洛陽。姚洸孤軍難守,隻得開城門率四千兵卒出降。
對這些俘虜,晉將紛紛主張殺掉,以壯軍威,檀道濟卻不同意。他說:「王師北征是為了吊民伐罪,怎好枉殺?」他下令盡數釋放俘虜,讓他們回歸鄉裏,並申明晉軍入城後,應嚴明紀律,不得擾民。
次年三月,劉裕讓毛修之留鎮洛陽,令檀道濟率師繼續西進。王鎮惡克澠池,抵潼關。檀道濟和沈林子渡河北擊,進攻蒲(今山西永濟),想以此繞過潼關,進入關中。但後秦守軍戰鬥力甚強,城堅難下。檀道濟不得不回軍河南,會同王鎮惡合攻潼關。後秦太宰姚紹率軍五萬援救,開關出戰。晉軍奮擊,殺傷秦軍千餘人。秦軍受挫後退駐定城(今陜西華陰東),據險固守。相拒數月,姚紹病死軍中。秦軍失去主將,無心戰守。八月,王鎮惡率舟師由黃河入渭水,至渭橋登岸,破後秦軍。姚泓出城投降,後秦滅亡。
劉裕東歸後,任檀道濟為征虜將軍、琅琊內史。及劉裕建宋,檀道濟以佐命之功,改任丹陽尹、護軍將軍。永初三年(422),又奉命出為鎮北將軍、南兗州刺史,鎮守廣陵(今江蘇揚州),監淮南諸軍。
武帝死,少帝即位,檀道濟與徐羨之、傅亮、謝晦四人同為顧命大臣。北魏以宋值新喪,大舉南進,共出數路,攻略宋地,司州全部及青州、兗州、豫州大部分地區很快被魏軍奪占。檀道濟聞警,率軍救援。軍至彭城,司、青二州並告危急,檀道濟領兵不多,不足分赴,而青州道近,守軍薄弱,便統兵兼程往救。魏軍見宋援軍將至,撤去青州治所東陽(今山東費縣西南)之圍。檀道濟兵至東陽,軍糧耗盡,隻得停止追擊,又見東陽城已殘敝不堪,移青州治所於不其城(今山東即墨西南),爾後回軍湘陸(今山東魚台東南),阻止了魏軍南進的勢頭。
次年,因少帝遊戲無度,荒怠朝政,徐羨之等密謀廢立,召回檀道濟共謀其事。當睌,檀道濟與謝晦同宿領軍府。謝晦心懷恐懼,輾轉難寐,而檀道濟觸床即鼾聲如雷。為此,謝晦深深佩服檀道濟的鎮靜和膽量。次日,幾位顧命大臣入殿矯詔太後令,廢少帝,迎劉義隆入承大統。
文帝繼位之初,朝中大權仍掌握在徐羨之、傅亮等人的手中。元嘉三年(426),文帝下令追查弒立之事,徐羨之畏罪自縊,傅亮被縛誅殺。當時,謝晦已出鎮荊州,聞徐、傅已死,知道文帝秋後算賬,便擁三萬精兵抗拒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