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建築遺址下麵,誰也沒有想到這裏埋藏著,一座被人遺忘的巍峨古老的地下城堡。這就是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君士坦丁大帝的陵墓。薛飛興奮了,熱血沸騰。找到了,終於找到了。為了尋找曾經開創拜占庭輝煌時代的君古坦丁大帝的遺址,他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對拜占庭帝國的研究。曾經輝煌一個多世紀,橫跨歐亞非大陸,縱橫闔捭的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君士坦丁大帝在那段曆史中扮演的角色,絲毫不亞於秦皇漢武。隨著這麼多年的探索,他一直深信著,在這片土地的某個深處。君士坦丁大帝的寢陵也正如秦始皇的墓陵一樣,靜靜的沉睡在地下。那麼,發現它的,打開陵墓之門的必定是他,薛飛。
中國當代最負爭議的古史研究者。之所以說最負爭議,不但是因為他的幾大發現,還有他對曆史的態度與看法。記得他曾經的一篇論文,就在史學界引起不小的爭論。
曆史是必然還是偶然?會不會因為一個人的出現而改變曆史?還是曆史必然朝著這樣的方向前進,並不會因為某個人的出現而改變?就如小孩子過家家一樣,學界就此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這種爭論就好像如果曆史上沒有秦始皇,那麼六國會統一嗎?還會不會出現漢武大帝、唐宗宋祖這樣的一個空前盛世?
最後,誰也沒能說服誰。不過,都記住了薛飛這個名字。確切的說,他不是一個史學者。他隻研究斷層的曆史,他對那些失落的曆史中的事和人有著無比巨大的興趣。如果說他是一個史學者,不如說他是一個人文研究者更為恰當。在備受爭議的夜郎國的研究上,他也拋出了自己的一係列見解。他認為夜郎國並沒收有消亡,他們已經在那段曆史中與周圍其它的民族所同化,最後被融合了。而最且戲劇性的是他在結婚的當天,聽說突然靈感噴發,仍下新娘子隻身去了伊斯坦波爾。這樣的一個人就是薛飛,把研究當做生命去對待的一個古史學研究者。
望著宏偉如迷宮一樣的地下宮殿,他心裏激動不已。他知道這裏的每一個地方,每一塊磚和石頭都有值得研究的地方。不過,他最向往的還是最底層的安葬君士坦丁大帝遺體的王陵。隨著越來越深入接近地下王陵,他的心潮也仍不住澎湃起伏。曆史上這位君士坦丁大帝是羅馬第一位基督教信徒。他信仰基督教,並製訂出鼓勵基督教發展的許多政策,使基督教從一個受迫害的宗教轉變為在歐洲占統治地位的宗教起了重大的作用。可以說如果沒有他的存在,那麼將很難相信今天基督教做為四大宗教之一而存在。
可是,他也沒有想到。在他打開最後一道門時,伴隨著一道漂亮美麗的光芒,地下城堡轟然倒塌。意識混沌中,他拚命的抓著一切可以抓住的東西,然後,陷入了深不可測的黑暗深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