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推拿
用雙手各一指以適當的壓力撳按迎香穴5~10分鍾,或按摩法將手指向四周移動,擴大麵積,使腸蠕動加快。
產後大便難是可以預防的,主要從兩方麵進行預防:生活方麵,早期下床活動,勞逸結合,多食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精神方麵,保持心情舒暢,避免不良情緒刺激。
319.產後缺乳
產後乳汁少或完全無乳,稱為產後缺乳。產後缺乳嚴重影響產婦及新生兒的身心健康,尤其對於新生兒來說,吃不到母乳對他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產後缺乳應積極治療,以確保新生兒能夠吃到母親的乳汁,更加茁壯地成長。
乳汁分泌受到精神、情緒、營養狀況等多方麵的影響。任何精神上的刺激和(或)較大的情緒波動都會減少乳汁分泌,如憂慮、驚恐、煩惱、悲傷等。此外,營養不良、休息不足、疲勞、勞累時乳汁的分泌也會減少。
哺乳婦女產前、產後都不要過於操勞,飲食要注意營養,不要吃刺激性太大的食物。並且產後第1次哺乳的時間越早越好,正常足月產兒產後8~12小時可開始喂奶,早產兒可延遲至16~24小時,每次哺乳持續15~20分鍾即可。如果第1次哺乳時間太晚對於乳汁的分泌不利,這一點一定要注意,並且傳統的說教應擯棄。
有些藥物會導致乳汁分泌減少甚至停止。乳母一定要禁服阿托品、紅黴素、四環素、水楊酸鹽、碘化物、溴化物、碘胺類、苯巴比妥類等藥物,並且無論在服用什麼藥時,都要看使用說明,如果有“哺乳婦女禁用”字樣時,一定要禁止使用。
在生活中,乳母除了要注意以上幾種情況外,如果已出現產後缺乳現象,則需要積極處理,通常可使用以下方法進行治療:
(1)飲食療法
多食易消化、營養豐富和含鈣較多的食物,如魚、肝、骨頭湯、牛奶、羊奶等。不要吃生冷、辛辣的食物等。
(2)中醫藥膳治療
花生燉豬腳:花生米200克,豬腳2隻,鹽、蔥、薑、黃酒各適量,將豬腳爪及毛去掉,洗淨,用刀劃口,放入鍋內,加花生米、鹽、蔥、薑、黃酒、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熬至熟爛,隨量食用。鯽魚湯:鯽魚100~150克,生油50毫升倒入沙鍋內用旺火熬熟,然後將洗淨鯽魚一條放入,煎至六七成熟,加水700毫升,文火煮湯,湯熟色白,加入少許食鹽,忌醬油,日1次,每劑服用2次,7天為1個療程。
(3)外敷法
三棱15克,水煎後用布浸藥液外敷於乳房上,並同時熏洗乳房,每日2次,3日為1個療程;熱水或蔥湯熏洗乳房;橘皮煎水熱敷乳房。
320.產後乳汁自出
產後乳汁自出,是指產後乳汁不經嬰兒吮吸即不斷自然流出,又稱“漏乳”、“產後乳汁溢候”或“乳汁自湧”等。若溢乳發生於妊娠期,則屬“乳泣”。如乳母身體健康,體質強壯,營養旺盛,由於乳汁充沛,乳房飽滿,而自然流出,一般認為是正常現象。也有因病而引起的乳汁自出,此病多發生於產後,可能與乳腺腺管功能或結構異常有關,如與妊娠無關的溢乳則可與內分泌紊亂有關。在這裏主要向大家介紹的是因病而引起的產後乳汁自出。
產後乳汁自出的發病原因多是因氣血虛弱,陽明胃氣不固,或肝經鬱熱,疏泄失常,迫使乳汁外溢。
由於不同的病因所引起的症狀也是不同的:氣血虛弱,所引起的症狀為乳房柔軟,乳汁清稀,乳房無脹感,神疲氣短,舌淡苔薄,脈細弱;肝經鬱熱所引起的症狀為乳房脹硬,乳汁濃稠,情誌抑鬱,煩躁易怒,甚或心悸少寐,便秘尿黃,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
臨床表現典型的症狀即為產後乳汁不經嬰兒吮吸或擠壓而自然溢出。一般流出為乳白色或黃白色的乳汁,而且乳房無結塊,可有或無疼痛。如為血性液,有團塊,應進一步檢查以明確病因,排除乳癌。
臨床治療多采用以下方法:
(1)辨證施治
氣血虛弱者,以補氣益血,佐以固攝為治療原則。可選用的中藥湯劑為八珍湯加減:黨參15克,黃芪20克,炒白術15克,茯苓15克,甘草10克,熟地12克,當歸12克,烏梅10克,芡實10克,白芍15克,水煎服,日1劑。
肝鬱氣滯,以疏肝解鬱、清熱為治療原則。可選用的中藥湯劑為丹梔逍遙散:丹皮10克,梔子6克,當歸10克,白芍12克,柴胡12克,茯苓12克,白術12克,生甘草6克,蓮子須10克,水煎服,日1劑。
(2)藥膳治療
麥芽茶:炒麥芽150克,加水1000毫升,煎20分鍾後,取汁代茶飲,適用於各型溢乳;
麥芽陳皮粥:炒麥芽60克,陳皮12克,粳米40克,共煮粥,加白糖少許,喝粥,不限時,適用於溢乳伴肝鬱者。
(3)中成藥治療
人參歸脾丸、參苓白術散、舒肝丸、益母草膏等,服用時請遵醫囑。
(4)西藥治療
可口服己烯雌酚、維生素B6、溴隱亭等。
(5)外敷治療
皮硝100克,布包,熱水噴濕,熨乳部。
乳汁自出時,除了要根據實際病情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法外,平時注意少觸摸乳房,並注意乳房衛生。如果為血性溢乳,不要再給嬰兒哺乳,並及時到腫瘤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