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產褥期要注意的細節(3)(3 / 3)

豎位可減少體內應激性激素的產生

此類激素過多可引起難產,並使產婦焦慮。

延長骨盆徑線

產婦散步時,其體重由雙腿交替承受,故骨盆徑線發生變化,使骨盆口擴大,從而減輕對胎頭的擠壓,有利於胎頭的下降。據統計,站位或坐位可使骨盆出口增大0.7~1.5厘米,從而便於胎頭通過。

避免子宮缺血,減少胎盤早期剝離

仰臥位時,沉重的子宮壓在腹腔後壁的大血管上,造成回心血量減少,可導致低血壓、子宮缺血,而引起宮內胎兒窒息。此外,仰臥又使子宮靜脈壓升高而誘發胎盤早期剝離,危及母子生命。

能促產

走動1小時,對產程的影響相當於靜脈滴注1小時縮宮素的作用。

可見豎位分娩對於不願動產鉗、不願剖宮產而向往自然分娩的產婦來說,的確是一種好方法。

有以下情況的產婦忌豎位分娩:

①胎膜早破者隻能臥位分娩,因豎位可使羊水流盡,引起幹產,且有可能引起臍帶脫垂而導致胎兒死亡。

②胎位異常者亦應采用臥位,例如臀位時,胎兒腳、臀在下麵,若胎膜破裂時產婦仍取立位、坐位,臍帶也很易脫垂,危及胎兒。

③當子宮頸口擴張到7~8厘米時宜平臥。

④如產程進展過快,尤其是經產婦宮口開至2~3厘米時,不宜采取豎位,因產程過快(小於3小時),可引起陰道撕裂、產後出血,甚至胎兒顱內出血。

305.產婦在分娩時忌大聲喊叫

有些產婦在分娩陣痛時就大喊大叫,認為喊叫出去會舒適一些。其實,分娩時大聲喊叫並不利,因喊叫既消耗體力,又會使腸管脹氣,不利於宮口擴張和胎兒下降。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產婦要對分娩有正確認識,消除精神緊張,抓緊宮縮間歇休息,按時進食、喝水,使身體有足夠的能力和體力。這不但能促進分娩,也大大增強了對疼痛的耐受力,如果確實疼痛難忍,也可以做如下動作,以進一步減輕疼痛。

深呼吸

子宮收縮時,先用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氣,然後慢慢用口呼出。每分鍾做10次,宮縮間歇時暫停,產婦休息片刻,下次宮縮時重複上述動作。

按摩

深呼吸的同時,配合按摩效果更好。吸氣時,兩手從兩側下腹部向腹中央輕輕按摩;呼氣時,從腹中央向兩側按摩。每分鍾按摩次數與呼吸相同,也可用手輕輕按摩不舒服處,如腰部、恥骨聯合處。

壓迫止痛

在深呼吸的同時,用拳頭壓迫腰部或恥骨聯合處。

適當走動

產婦如一切正常,經醫生同意後,可適當走動一下,或靠在椅子上休息一會兒,或站立一會兒,也可以緩解疼痛。

306.產婦忌不按產程與醫生配合

產婦分娩的全過程分為三個時期,也就是三個產程。產婦如能按不同產程情況與醫生配合好,將有利於順利分娩。

第一產程:時間較長,產婦的情緒波動也大,往往因為疼痛、精神緊張,而不能很好地進食和休息。所以,產婦在第一產程中應當打消顧慮,注意吃好、喝好、睡好,按時排便,和醫務人員密切配合。飲食方麵可吃些稀粥、雞蛋、青菜、魚和瘦肉等清淡的飲食,多喝些糖水,以保證充沛的精力。因膀胱充盈對胎頭下降及子宮收縮都有影響,應每2~4小時排尿1次。如胎膜尚未破,產婦可以在室內活動、行走;胎膜已破,應立即臥床待產,以防臍帶脫出。如產婦於宮縮時感到疼痛,可通過深呼吸,用兩手輕輕揉下腹部或用拳頭和手壓迫脹痛處,可緩解不適感。

第二產程:胎兒隨著強而頻繁的宮縮逐漸下降,當胎先露部下降到骨盆底部壓迫直腸時,產婦便不由自主地隨著宮縮向下用力,約經1~2小時,胎兒也就順著產道,從完全開大的子宮口娩出了,從而結束第二產程。第二產程能否順利進展,要看產婦能否密切配合,因為這時還要有產婦腹部肌肉收縮的壓力配合宮縮,力量才強大,才有利於順利分娩。因此產婦必須學會正確運用腹壓。

腹壓的運用方法是在宮縮剛一開始時,產婦便深深地大吸一口氣,然後隨著子宮收縮力的加強,而向下用力屏氣,直到宮縮完了為止。宮縮間歇時則安靜休息不再用力。這樣反複的子宮收縮和腹肌壓力密切配合,便能加速胎兒的娩出,並能縮短第二產程。

第三產程:胎兒生下後,子宮的體積縮小,胎盤和包繞胎兒的胎膜(俗稱胎衣)就和子宮分開,隨著子宮收縮而排出體外,這時第三產程全部結束,約用5~30分鍾。

307.產婦忌形成急產

如果產婦全產程所用時間總共不到3小時,稱為急產。急產並不因生得快而對孩子有利,相反,由於產程太短、分娩過急,產道會因胎兒急速通過而發生破裂,胎兒頭部也會因來不及適應變形而產生顱內損傷等並發症。另一方麵,突然分娩,使各種準備工作措手不及,以至就在家裏或者在送往醫院的途中分娩,難免發生意外。所以,急產對母嬰都是不利的,應當盡量防止急產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