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隻能安靜地聽著,一點兒插嘴的機會也沒有。
(二)
第二天同一時間,我再次跳上了另一部出租車,要去同一個地方參加會議。然而這一次,得到的卻是迥然不同的經驗。
一上車,一張笑容可掬的臉龐轉了過來,伴隨的是輕快愉悅的聲音:“你好,請問要去哪裏?”
真是難得的親切,我心中有些奇怪,隨即告訴了他目的地。
他笑了笑說:“好,沒問題!”
然而沒走兩步,車子又堵在車陣中動彈不得。司機先生手握著方向盤,開始輕鬆地吹起口哨哼起歌來。
於是我問他:“看來你今天心情很好嘛!”
他微笑著露出牙齒:“我每天都是這樣啊,每天心情都很好。”
“為什麼呢?”我問他,“大家不是都說世道不景氣,收入都不理想嗎?”
司機先生笑著說:“沒錯,我也有家、有小孩要養,所以開車時間也跟著延長了。不過,日子還是很開心的,因為我有一個秘密……”他停頓了一下,說:“說出來,先生你別笑我,好嗎?”
他說:“我總是換個角度來想事情。比如,我覺得出來開車,其實是客人付錢請我出來玩。像今天一早,我就碰到像你這樣花錢請我跟你到郊外玩,還讓我客串當司機的人,這不是很好嗎?等到了郊外,你去辦你的事,我就正好可以順道欣賞郊外的景色,抽根煙再走啦!像前幾天,我載著一對情侶去東湖水庫看夕陽,他們下車後,我也下來喝碗魚丸湯,擠在他們旁邊看看夕陽才走。反正來都來了嘛,更何況還有人付錢呢?”
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有多幸運,與一位富有激情的司機同車出遊,真是棒極了。又能坐車,又開心,這樣的服務有多難得,我決定向這位司機先生要電話,以便以後有機會再聯係他。接過他名片的同時,他的手機鈴聲正好響起,有位老客人要去機場——原來喜歡他的不止我一位,相信這司機的工作態度,不但替他贏得了好心情,也必定給他帶來不少生意。
下麵王娜的例子估計更可以代表很多人的心聲。
這是我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房地產公司的銷售部秘書,我的職責就是打字、準備合同、播放售樓部的背景音樂……兩年了,我每天就這樣機械地做著這類腦子都不用動的工作。這份工作對我來說沒有挑戰,不需要激情,學不到東西,唯一的好處就是不錯的薪水讓我在北京這個高消費的城市中不僅維持了生計,還略有節餘。若不看在薪水的麵子我真想一走了之,可隻看在薪水的麵子上,我工作起來又毫無熱情,我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多點附加價值。
其實“剩飯”也罷,鮮菜也罷,關鍵是要調整好自己的“口味”,不斷地變化一些花樣,就像給咖啡加點糖一樣,使你的工作不再“苦澀”。一個人的工作態度,也會影響一個人的工作情緒。如果你的工作態度總是消極的、退縮的、推諉責任的,當然不會有成就感,尤其當你工作所需的專業技能一直沒有精進時,你更容易產生枯竭感,因此,不斷地充實專業知識,保持熱誠、積極的工作態度,才能使自己樂在工作。即使在為售樓處播放背景音樂這樣簡單的工作中,你也可以找到成就感,你為什麼不嚐試根據不同的天氣、不同的氛圍選擇不同的音樂呢?這也是一種需要靈感、需要創新的工作。記住,沒有乏味的工作,隻有乏味的人。
要做到不對生活感到乏味,下麵幾招會很有用:
第一招:換個角度看世界
我們之所以不能沉浸在某一特殊時刻所發生的事情中,關鍵在於過多地關注一些利益攸關的目的,而忽略了去發現和欣賞許多美好的東西。趕車上班,與其為那一個多小時的上班車程而憂心忡忡,倒不如把心思傾注於美麗清晨的每一個細節之中,也許一陣清脆的鳥鳴能讓你心情愉快,剛剛盛開的花朵能使你倍感神清氣爽。留一份好的心情帶到你的工作單位。
第二招:丟掉完美主義的枷鎖
風靡美國的電視連續劇《絕望的主婦》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吧。其中的女強人蘭尼特,因為要撫養四個調皮搗蛋的孩子而使自己的生活變得一團糟。她不願承認自己目前所麵臨的困境,責備自己的無能,導致最終無法承受而把孩子們扔給鄰居,一個人躲到郊外。在與好友談心的過程中她才得知,原來她的朋友們在孩子小的時候也同樣麵臨她現在所承受的壓力,她們也絕望過,失落過,在沒人的地方偷偷地哭過。原來,她的感覺是很正常的。她接受了自己目前的狀況,重新回到家庭中,在拋掉了不應該的想法後,她能更加輕鬆地照顧孩子,也能夠更加寬容,她的生活從此好多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對自己多一份寬容,我們也能變得更加輕鬆。
第三招:尋覓一兩個“閨中密友”
在我們煩惱的時候可能並不需要別人講太多的大道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希望心理上的鬱悶與煩惱能夠一吐為快。所以,親密的“閨中密友”自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朋友的傾聽能讓你理清思緒,朋友的理解能給予你支持和鼓勵。試著找尋你的閨中密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