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黃金心態,締造成功——厚道為人應秉持的七種良好心態(3 / 3)

厚言悟語

人的一生絕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而是既有成功的喜悅,也有擾人的煩惱;既會經曆波瀾不驚的坦途,更有布滿荊棘的坎坷與險阻。在磨難麵前,畏縮不前的是懦夫,奮而前行的是勇者,攻而克之的是強者。唯有與磨難作不懈抗爭並頑強生存下來的人,才有希望看見成功女神迷人的微笑。

6、平和心態:知足常樂,修煉平常心

⊙心態平和的人往往能認識到無止境的欲望和痛苦隻能使自己不快樂,於是就幹脆壓抑一些無法實現的欲望,這樣雖然看起來比較殘忍,卻減少了更多的痛苦。對於能實現的欲望,他拚命為之奮鬥,一旦得到了自己的所求,快樂便油然而生。每上一個台階,快樂的程度也會上一個台階。

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麵對壓力,因為在某種程度上,壓力對我們來說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有了壓力才能產生前行的動力。不過,壓力太大也會對我們的心態產生不良影響,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隨時注意自我減壓,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

“人心不足蛇吞象”,這是人的欲望永遠不知滿足的醜態。要想真正享受人生的樂趣,基本信條就是“知足常樂,修煉平常心”。洪應明說:“謝事當謝於正盛之時,人肯當下休,便當下了,若要尋個歇處,則婚嫁雖完,事亦不少,僧道雖好,心亦不了。”可謂真知灼見。在對待名利、榮辱等問題上,人還是平和一點、知足一點好。擁有平和的心態,懂得知足,你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成就更完美的事業和人生。

有一個村莊,裏麵住著一個獨眼的瞎爺。

瞎爺的左眼是在他9歲那年瞎的。一場高燒之後,他忽然對他的爹娘說:“我的左眼看不見東西了!”兩位老人一驚,忙過來用手在他左眼前晃,那隻左眼果然一動不動。他爹娘頓時淚流滿麵,獨生的兒子瞎了一隻眼睛可怎麼辦呀!沒料到爹娘哭得傷心的時候,他卻緩緩地說:“爹娘,你們哭啥,應該笑才對!這場病不是隻弄壞了我一隻眼嗎?左眼瞎了,右眼還能看得見呢!總比兩隻眼都弄壞了要好嘛!你們想一想,我比起世界上那些雙目失明的人,不是強多了嗎?”兒子的一番話,先是把兩位老人驚呆了,後來想想也有理,於是停止了流淚。

他的家境不好,爹娘無力供他讀書,隻好讓他去私塾裏旁聽。他的爹娘為此十分傷心,他卻勸道:“我如今也已識了些字,雖然不多,但總比那些一天書沒念,一個字不識的孩子強多了吧!”爹娘一聽,也覺得安心了。

後來,瞎爺娶了個嘴巴很大的媳婦。爹娘又覺得對不住兒子,瞎爺勸他們說:“能娶到這樣一個媳婦已經很不錯了,和世界上的許多光棍兒比起來,簡直可以說是好到天上去了!”

這個媳婦勤快、能幹,可脾氣不好,不溫柔、不馴服,把婆婆氣得心口疼。兒子勸道:“娘,你這個媳婦是有些不大稱你的心意,可是你想想,天底下比她差得多的媳婦還有不少。你的兒媳婦脾氣雖是暴躁了些,不過還是很勤快,又不罵人。”爹娘一聽真有些道理,就不生氣了。

瞎爺的孩子都是女兒,於是媳婦總覺得對不起他們家,瞎爺又勸他的媳婦道:“這有什麼值得愧疚的呢?我認為你還是個很有能耐的女人哩!世界上有好多結了婚的女人,根本就沒有孩子,別說5個女兒,她們連一個女兒都生不出來。咱們這5個女兒,等到長大之後就會有5個女婿,日後等咱們老了,逢年過節的時候,女兒女婿一起提了酒、拎了肉回來孝敬咱們兩個老人,那該多熱鬧!不少家庭雖有幾個兒子,卻妯娌不和,婆媳之間爭得不得安寧,我們與這樣的家相比,不知要強多少倍!”

可是,瞎爺家實在很貧寒,妻子熬不下去了,便不斷抱怨。瞎爺說:“你隻跟那些住進深宅大院、家有萬貫資財、頓頓吃肉喝酒的人家相比,自然是越比越覺得咱這日子沒法過了,但是你隻要瞧瞧那些拖兒帶女四處討飯的人家,白天飽一頓饑一頓,晚上睡在別人家的屋簷下,弄不好還會被狗咬一口,你就會覺得咱家這日子還真是不錯。雖然咱沒有饃吃,可是咱們還有稀飯可以喝;雖然咱們家買不起新衣服,可是總還有舊的衣裳穿;我們家這房子雖然有些漏雨的地方,可全家人總還是住在屋子裏邊,和那些討飯維持生活的人相比,我們家的日子可以算是天堂了……”

瞎爺老了,想在合眼前把棺材做好,然後安安心心地走。可做的棺材屬於非常寒酸的那一種,女兒們愧疚不已,瞎爺卻說:“這棺材比起富豪大家們的上等柏木是差遠了,可是比起那些窮得連棺材都買不起,屍體用草席卷的人,不是要強多了嗎?”

瞎爺活到72歲,無疾而終。在他臨死之前,對哭泣的老伴說:“有啥好哭的,我已經活到72歲,比起那些活到八九十歲的人不算高壽,可是比起那些四五十歲就死了的人,我不是好多了嗎?”

瞎爺死的時候,麵孔安詳,臉上還帶著笑容……

瞎爺正是因為擁有一種平和的心態,懂得知足常樂,才能在別人看來很不幸的生活中,活出了一種氣度、一種豁達、一種美好的生命狀態,與那些雖地位顯赫、身家百萬但仍不知足的所謂的成功人士相比,可謂是智者。

厚言悟語

平和的心態是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一種麵對榮譽、金錢、利益的達觀與豁達。“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隻有當心態有了平和而又不失進取的弦音,我們生存在這個社會中才能左右逢源,許多棘手問題才能迎刃而解,許多人間美景才能盡收眼底。

7、共贏心態:告別單贏,創和諧局麵

⊙共贏是一種頗有遠見的和諧發展,既利人,又利己;既合作,又競爭;既相互比賽,又相互激勵……共贏達到的效果遠遠比單贏要大得多、遠得多。

21世紀是一個全球一體化的共贏時代,合作已成為人類生存的重要手段。隨著科學知識向縱深方向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人不可能再成為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每個人都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完成自己人生的超越,所以這個世界既充滿了競爭與挑戰,又充滿了合作與快樂。

合作共贏不僅使科學王國不再壁壘森嚴,同時也改寫了世界的經濟疆界。我們正經曆一場轉變,這一轉變將重組政治和經濟,將沒有僅屬於一國的產品或技術,沒有僅屬於一國的公司,也沒有僅屬於一國的工業。留存在國家界限之內的一切就是組成國家的公民。所以,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之下,共贏心態成為人們走向成功必備的一種心態。

美國著名的領導力訓練專家史蒂芬·柯維曾說:“兩個人之間,相互妥協是1+1=1,各自為政是1+1=1/2,集思廣益是1+1=3。”他說共贏精神可以產生個人以前無法產生的效益,甚至比個別效益的總和還要大……

我們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個人,隻有完美的團隊。”如果注重合作共贏,眾誌成城,就能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成功!

假設說你走在獨木橋上,如果是一個人走,那麼你走不了多遠就會失去平衡跌下來。如果有另一個同伴也站在獨木橋,兩個人手搭著手,維持彼此的平衡,你們就可以一路走下去。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精明的荷蘭花草商人,千裏迢迢從遙遠的非洲引進了一種名貴的花卉,培育在自己的花圃裏,準備到時候賣個好價錢。對這種名貴的花卉,商人愛護備至,許多親朋好友向他索要,一向慷慨大方的他卻連一粒種子也不給。他計劃培植三年,等擁有上萬株後再開始出售和饋贈。

第一年的春天,他的花開了,花圃裏萬紫千紅,那種名貴的花開得尤其漂亮,就像一縷縷明媚的陽光。第二年的春天,他的這種名貴的花已經有五六千株,但他和朋友們發現,今年的花沒有去年開得好,花朵變小不說,還有一點點的雜色。到了第三年的春天,他的名貴的花已經培植出了上萬株,但令這位商人沮喪的是,那些名貴的花的花朵已經變得更小,花色也差得多了,完全沒有了它在非洲時的那種雍容和高貴。當然,他也沒能靠這些花賺上一大筆。

難道這些花退化了嗎?可非洲人年年種養這種花,大麵積、年複一年地種植,並沒有見過這種花會退化呀。商人百思不得其解,便去請教一位植物學家。植物學家拄著拐杖來到他的花圃看了看,問他:“你這花圃隔壁是什麼?”

他說:“隔壁是別人的花圃。”

植物學家又問他:“他們種植的也是這種花嗎?”

他搖搖頭說:“這種花在全荷蘭,甚至整個歐洲也隻有我一個人有,他們的花圃裏都是些鬱金香、玫瑰、金盞菊之類的普通花卉。”

植物學家沉吟了半天說:“我知道你這名貴之花不再名貴的致命原因了。”植物學家接著說:“盡管你的花圃裏種滿了這種名貴之花,但和你的花圃毗鄰的花圃卻種植著其他花卉,你的這種名貴之花被風傳授了花粉後,又染上了毗鄰花圃裏的其他品種的花粉,所以你的名貴之花一年不如一年,失去了原先的雍容華貴。”

商人問植物學家該怎麼辦,植物學家說:“誰能阻擋風傳授花粉呢?要想使你的名貴之花不失本色,辦法隻有一個,那就是讓你鄰居的花圃裏也種上這種花。”

於是商人把花種分給了自己的鄰居。次年春天花開的時候,商人和鄰居的花圃幾乎成了這種名貴之花的海洋——花朵又肥又大,花色典雅,朵朵流光溢彩、雍容華貴。這些花一上市,便被搶購一空,商人和他的鄰居都發了大財。

這個故事中,商人原來存有一種非贏便輸的單贏思想,結果使自己遭遇到失敗。後來他改變做法,與別人共享花種,使自己和鄰居都有了豐厚的收益。這就是共贏思想所帶來的成功。

我們在生活、工作中,是否也存在單贏的片麵思想,不肯與別人分享成功呢?

隨著社會發展步伐加快,人類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也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在這種情況下,擯棄單純的敵視對抗就是最好的生存方式,這種理念就是共贏。

唯有共贏,人類與自然才能共存共榮,共同發展;唯有共贏,人與人才會互惠互利,利益互享。而傳統的思維過程中,人們所尊崇的遊戲規則往往是己贏,不管他人如何。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競爭雙方為了爭取“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對付對方,這樣的結果,常常是兩敗俱傷,誰也無法得利。因此,改變傳統的輸贏觀念,樹立全新的共贏觀念已然成為現代社會生存與發展的必備素質。

厚言悟語

共贏是一種頗有遠見的和諧發展,既利人,又利己;既合作,又競爭;既相互比賽,又相互激勵……共贏所能夠達到的效果遠遠比單贏要大得多、遠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