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豔青刹那間呆住了,她想不到質樸的父親的話一下子說到自己心坎上去了,她想到自己曾經像父親一樣,用自己所有的心血耕耘那片屬於自己的土地,莊稼成熟了,自己卻不能在最後階段再堅持下去,這樣的放棄是太令人惋惜了。
陳豔青答應教練重新回到舉重隊,並成功地站在了雅典奧運會冠軍的領獎台上。
“把成熟的莊稼收回家”,如果沒有父親的這句話,陳豔青也許就不能站在雅典奧運會的領獎台上,正是這句樸實的話道出了陳豔青的心聲。堅持到底,看似簡單,其實最為艱難,陳豔青做到了。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她不僅獲得了賽場上的勝利,也成功地獲得了人們雙倍的敬重。
門捷列夫說:“天才隻意味著終身不懈的努力。”英國政治家迪斯雷利說:“成功的奧秘在於堅持不懈地奔向目標。”是的,任何人的成功都絕非偶然,這個人身上一定有其不同於常人的必然成功的道理。陳豔青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就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其實,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就在於意誌的力量,即有沒有在成功到來以前再堅持一點點的決心。若具備了堅持不懈這種可貴的品質,你就能做成任何事情。否則,不管你具有怎樣的才華,不管你身處怎樣的環境,不管你擁有怎樣的機遇,你都不能成為一個真正成功的人。
厚言悟語
人們經常在做了90%的工作後,放棄最後可以讓他們成功的10%。這不但會輸掉開始時的投資,更會喪失最後成功時的喜悅。想真正做成一件事情,需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不管想在哪個領域做成什麼事情,一旦認準了目標,就一定要堅持不懈地做下去。
5、緊抓落實VS抱怨連連——刻苦實幹
⊙組織需要的不是嘴上說得漂亮的人,而是踏踏實實、肯幹的人,嘴上說一千遍,永遠比不上行動,認真實幹的人,才是能走到最前麵的人。
古時候,有兩兄弟看到大雁就在眼前,兩人彎弓欲射,卻偏偏在這時抬起杠來,一個嘀咕著射下來要這樣烹著吃,另一個嚷嚷著射下來要那樣煮著吃,卻忘了放手射箭,大雁就這樣在兩人的爭論不休中飛遠了。
在現實工作中,我們也常常能看到這樣的人:要麼隻會坐而論道,沉迷於文山會海,誇誇其談,將嘴上、紙上的演示代替了真正的落實;要麼在麵對一項任務時,不想著趕緊尋找解決方法,隻是一味抱怨,結果,錯失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到最後什麼也做不成。
隻有拋卻了抱怨,並將之轉化為實際行動,竭盡全力緊抓落實,你才能在工作中取得優秀的成績。
新時代的“王進喜”——李新民就是一個時時把落實、實幹作為自己行為準則的人。他曾說:“‘鐵人’老隊長說過‘喊破嗓子,不如幹出樣子’。我應該在工作中以實際行動踐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時時處處身體力行,當好表率,用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帶隊伍。”
2004年2月,在1205隊鑽井進尺向200萬米大關突破的關鍵時刻,井架立管油壬突然刺漏。井架立管油壬就像人的動脈血管一樣,一旦受到損傷,鑽井液就不能正常循環。這時井已打到1000米的下部油層,如果不及時修複,不僅迅速突破200萬米進尺大關的計劃將泡湯,而且還會造成卡鑽的嚴重事故。李新民帶領幾名技術骨幹立即成立搶修小組,迅速查出刺漏原因,馬上組織排除故障。可是,在油壬旋緊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這時,隻見李新民係上安全帶爬上井架,雙腿盤住槽鋼,一隻手抓住保險繩,另一隻手掄起十幾斤重的大錘奮力砸緊油壬。戴手套用不上力,他就甩掉手套,在凜冽刺骨的寒風中一下一下地砸著。20多分鍾過去了,油壬終於被砸緊了,鑽機開鑽了,可李新民的雙手已經凍得麻木了。工人們勸他休息一下,可他二話沒說,又投入緊張的鑽井生產之中。
2005年4月,1205隊在大慶油田南一區勝利村鋼材大市場院裏打井。由於連續幾天下雨,加之地麵翻漿嚴重,給搬家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困難。井場上的地麵設備,包括活動房、爬犁等都深深地陷在泥水裏,掛不上繩套。李新民第一個進泥水裏,把手伸到淤泥裏,摸索著把一個個繩套掛好。泥水浸透了工鞋,濕透了衣裳,他全然不顧。職工們看到隊長如此果斷,也都紛紛下到泥水裏拖拉設備,為整個搬遷工作贏得了主動,保證了施工順利進行。
擔任隊長後,李新民把全部心血傾注到工作上,堅持常年駐隊。有時打井的地方離家很近,但他仍然與當班的工人一起吃住在井場,共同勞動。特別是每逢節假日,他都盡量安排職工回家休息,而自己卻盯守在井場上。
2003年5月,1205鑽井隊安裝全公司第一部變頻鑽機,廠家來人把設備安裝完就離開了。沒有操作經驗,李新民就帶領大家按圖紙邊琢磨邊操作。為了盡快熟練掌握操作規程,他一直住在井隊,一個多月沒有回家。多日見不到他身影的兒子和妻子來到井場看他,他隻是利用午休時間領著他們到附近商場買了些吃的,就打發他們回去了,自己又急忙回到井隊。
井隊做過統計,一年當中,李新民有270多天守在井上,有2800多小時跟班作業。
正是憑借對“鐵人”王進喜實幹精神的傳承,李新民帶領1205隊榮獲“全國青年文明號”單位、全國青年文明號“十年成就獎”等稱號。李新民榮獲集團公司“十大傑出青年”、“中央企業勞動模範”、“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職場中有很多人都渴望贏得成功、獲得榮譽,卻不願意為之付出努力。不付出實際的行動,甚至抱怨連連,又希望工作輕輕鬆鬆、一帆風順,天下哪有那麼便宜的事?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實幹不是越來越不重要,恰恰相反,要想在職場中獲得成功,就必須保持實幹的精神,要像李新民那樣鼓足幹勁並兢兢業業地工作。
有一個偏遠山區的姑娘到城市打工,由於沒有什麼特殊技能,於是她選擇了餐館服務員這個職業。在常人看來,這是一個不需要什麼技能的職業,隻要招待好客人就可以了。許多人已經從事這個職業多年了,卻從未認真投入,在他們看來,這實在沒有什麼需要投入的……
這個姑娘恰恰相反,她一開始就表現出了極大的耐心,並且徹底將自己投入到工作中。一段時間以後,她不但能熟悉常來的客人,而且了解了他們的不同口味,隻要客人光顧,她總是千方百計地使他們高興而來,滿意而去。她不但贏得了顧客的交口稱讚,而且也為飯店增加了收益——她總是能夠使顧客多點一兩道菜,並且在別的服務員隻照顧一桌客人的時候,她卻能夠獨自招待幾桌的客人。
就在老板逐漸認識到其才能,準備提拔她做店內主管的時候,她卻婉言謝絕了這個任命。原來,一位投資餐飲業的顧客看中了她的才幹,準備投資與她合作,資金完全由對方投入,她負責管理和職員培訓,並且對方鄭重承諾:她將獲得新店25%的股份。
現在,她已經成為一家大型餐飲企業的老板。
作為一名組織成員,上司不在的時候,也是容易放鬆自己的時候。可是,實幹應該是發自內心的,你的任何業績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你不能僅僅是做個樣子給上司看,上司要的是實際業績和工作效果。
工作中的實幹精神是厚道的職員的必備素質。事實是,無論趁機偷懶、抱怨連連,還是謹慎無奈地繼續自己的工作,都不是正確的做事方法。盡管後者仍然努力,但那也隻是防止有人告自己的狀而已。被動且敷衍地工作最多能夠完成上司交代的任務,然後心安理得地拿自己的薪水,對一個優秀厚道的職員而言,這樣做是遠遠不夠的。要知道,組織需要的不是嘴上說得漂亮的人,而是踏踏實實肯幹的人,嘴上說一千遍,永遠比不上行動,認真實幹的人,才是能走到最前麵的人。
厚言悟語
你如果想提升自己,讓自己脫穎而出,重要的不是坐而論道、抱怨連連,而是緊抓落實、刻苦實幹。也就是說,當麵對一個問題時,你需要的是刻苦,是竭盡全力地行動,而非隻是計劃和安排,甚至對相關問題抱怨連連。
6、樂於操心VS事不關己——積極補位
⊙每個組織都會出現一些無人負責的事情,這時就需要職員擁有一種樂於操心的精神,積極補位,多做一些事情。做的事情越多,你的地位越重要,掌握的個人資源和工作資源也就越多,情形對自己就越有利。
在組織中,職能的閑置或重疊,分工沒有落實好,都會導致缺位、錯位的現象。有時做一件事需要得到他人的協助,如果分工沒有做好,別人可協助也可不協助,那麼要做的這件事就很難做了。在工作中,如果有一名職員缺位,那麼就很有可能導致等待、停滯等現象,這樣就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工作的效率。其實,很多組織做事效率不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個別人的缺位,一旦某個環節出現脫位,工作效率就自然上不去。
所以,組織要提高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需要每一名職員都能夠積極補位。隻有在工作中具有積極補位的意識,才可以避免一些無謂的浪費,提高組織的效率,創造更多的利潤。
然而,實際工作中,卻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總是持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對組織內的事務不關心、不主動,當組織內出現缺位時,不知道積極地補上去,隻是在懶懶散散中虛度時日。當然,最後等待他們的,也隻能是平庸和被淘汰的命運。
有一個上海名牌大學的研究生,畢業之後到北京工作,應征做了一個公司的策劃負責人。他工作起來也算出色,很受客戶認可。但是他自恃才高,對一些他認為的小策劃案采取不接的態度。
有一次,一個廣告公司要設計宣傳頁,他覺得自己做是大材小用,就推給一個同事去做。同事很高興地接下來。但那個同事是新手,不懂得規則,在策劃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漏洞。這個研究生發現了漏洞,但是他並沒有指出並幫助其改正,而是暗暗嘲笑。
方案反饋到客戶那裏,客戶毫不客氣地取消了與他們的合作,轉而與他們的競爭對手合作。很快,經理就找到了研究生,告訴他因為他的推脫責任使他們失去了一個大客戶。研究生據理力爭,說那不是自己策劃的。這讓經理很失望,於是經理決定將他開除,而那個出現漏洞的同事反倒被留了下來。
其實,這位研究生不明白,補位是他的榮耀。他應該為能夠承擔起這份責任而感到驕傲,因為這證明了他的能力。但是他推脫了,而在將責任推脫掉的同時,他也將榮耀推掉了,最終,為自己的不負責任付出了代價。
研究生在臨走時的辯白中說道:“我就是為了不越位。因為我的責任就是把策劃案做好,其餘的不在我的權限範圍內。怎麼我按照規則做了,卻得到了這樣的結果?”其實,不要越位是說組織的有些事情牽涉到管理權限,如果沒有上級的授權,超越了管理權限也會導致權責不清。但是,這並不代表著你可以推卸責任。客戶指定研究生做的策劃案,他推給了同事,同事出了錯他卻不指出,這就說明了他不僅工作不到位,而且當組織因為他同事的錯誤而遭遇困境時,他也未能及時補位。無論如何,該是你管的事情,就一定要管住、管好;不該你管的事情,則要根據實際情況,主動配合主管人員把事情處理好。特別是在責任出現交叉的時候,更要以組織利益為重,從維護組織利益出發,從拓展組織業務出發,把相關工作做好。
要把握住工作中的機遇,我們不能被動地等待上級指示任務,而是應當積極思考,發現工作中的漏洞,想他人所未想,這樣你才能隨時應對可能發生的問題,為自己的成長贏得機遇。當今的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組織即使分工十分明確,也可能會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出現一些無人負責的工作。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這些工作,可以判斷出職員的主人翁精神和責任感。有的職員認為這些事和自己的工作職責無關,即使是一件隨手可以做好的小事也不屑為之;而有的職員則能夠把這些事看作是鍛煉自己的機會,主動去做,並且能夠腳踏實地做好。最終,前者仍然平庸,而後者卻早已贏得成功的機會,成為組織發展的得力幹將。
在一次項目完工的剪彩儀式上,有一家建材公司邀請了總部五位高層領導前來剪彩。當五位領導被請上台後,項目經理發現台下還有一位相當級別的老領導也來了,於是硬把這位領導拉上台,讓他也一道剪彩。下麵的職員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眼看就要出洋相了——剪彩用的剪刀隻有五把。
說時遲,那時快,隻見業務員小陳迅速從大衣口袋裏拿出一把剪子遞了上去。六位領導喜氣洋洋地剪完了彩,所有人皆大歡喜。一位老職員問小陳:“你怎麼知道還會叫一個人上去?”
“如果老總再叫一個,我這邊口袋還裝著一把呢。”
“你小子,還真行。”
事後,小陳因為做事細致穩妥,很快就被提拔為總經理辦公室助理,事業發展上也有了更多的機遇。
厚道的職員不會“獨善其身”,而是心存大局,以組織的整體發展為標杆,來考量自己的行為。他們會在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的同時,去做一些“分外”之事,以使工作流程順暢。這與足球隊員有些類似,最優秀的射手就是最善於捕捉戰機的人,他們總能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上。優秀的射手都是會跑位的人,同樣,一個優秀的職員也應當是一個善於跑位的人,無論在什麼時候,不用上級吩咐,他們總能出現在最需要的位置上。
我們的工作就和一場足球比賽一樣,任何時候都可能有意外情況發生,這時候,厚道的職員就要有想他人所未想的精神,有隨時補位的意識。
厚言悟語
每個組織都會出現一些無人負責的事情,這時就需要你具有一種樂於操心的精神,積極補位,多做一些事情。做的事情越多,你的地位越重要,掌握的個人資源和工作資源也就越多,情形對自己就越有利。
7、獨辟蹊徑VS墨守成規——樂於創新
⊙尋常的路往往是人最多、最擠的路,你不一定能擠得進去,隻有利用創新另辟蹊徑才是捷徑。
一個星期六的早晨,牧師在準備第二天的布道內容。那是一個雨天,妻子出去買東西了,小兒子在吵鬧不休,令牧師煩惱不已。
最後,這位牧師在煩躁中拾起一本舊雜誌,一頁頁地翻閱,一直翻到一幅色彩鮮豔的圖畫——一幅世界地圖。他從那本雜誌上撕下這一頁,再把它撕成碎片,丟在地上,對兒子說:“小約翰,如果你能拚攏這些碎片,我就給你1塊錢。”兒子答應了。
牧師以為這件事會使兒子花費一上午時間,沒想到,不到10分鍾,兒子就來敲他的房門了。牧師驚愕地看著兒子,詫異於他竟如此之快地拚好了那幅世界地圖。
“孩子,這件事你怎麼做得那麼快?”牧師問道。
“這很容易。在圖畫的背麵有一個人的照片。我就把這個人的照片拚到一起,然後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是正確的,那麼,這張世界地圖也就是正確的。”
牧師笑了,給了兒子1塊錢。“你也替我準備好了明天的布道主題——如果一個人是正確的,那麼他的世界也就會是正確的。”他說。
試想,如果牧師的兒子沒有另辟蹊徑,而是埋頭按常規的方式去拚圖的話,即使用再多的時間也不一定能將那張複雜的世界地圖拚好。我們在工作中的很多忙碌都是因為太拘泥於常規方式,如果能像小約翰那樣懂得另辟蹊徑,就肯定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和精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957年,剛剛榮升台北市第十信用社董事會主席的蔡萬春麵色肅然,在台北的金融同行中,“十信”太渺小了,小到根本無人去理睬它。台北很多信譽良好、資金雄厚的大銀行,稍有點兒名氣的商家企業都把錢存放到他們那裏去了。蔡萬春深知自己的實力不可與資金雄厚的大銀行較量,但他又堅信,大銀行雖然財大氣粗,也不可能沒有“薄弱”或“疏漏”之處,那些“薄弱”或“疏漏”之處,就是“十信”的生存之地!
蔡萬春在街頭巷尾徜徉,與市民交談,跟友人商榷,終於發現了一個各大銀行不屑一顧的潛在大市場——向小型零散客戶發展業務。
蔡萬春大張旗鼓地推出1元錢開戶的“幸福存款”。一連數日,街頭、車站、酒樓前、商廈門口,到處都是手拿喇叭、殷殷切切、滿腔熱忱向人們宣傳“1元錢開戶”種種好處的“十信”職員,而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宣傳品更是滿城飛。“十信”的宣傳活動令金融同行們大笑不止,人人都在嘲諷蔡萬春瞎胡鬧——“1元錢開戶”?連手續費還不夠哩!
但是,奇跡出現了:家庭主婦們、小商小販們、學生們爭先到“十信”來辦理“幸福存款”,“十信”的門口竟然排起了存款的長隊,而且勢頭長盛不衰。沒過多久,“十信”即名揚台北市,存款額與日俱增。
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蔡萬春信心倍增。“不能跟在別人後麵走,一定要走創新路!”蔡萬春經過仔細的觀察分析,又發現了一個大銀行家沒有涉足的市場——夜市。隨著市場的繁榮,燈火輝煌的夜市不比“白市”遜色多少,而銀行是不在夜晚營業的。蔡萬春大膽推出夜間營業,台北市的各個階層一致拍掌說好,許多商家專門為夜市在“十信”開戶,“十信”譽滿台北。
就這樣,“十信”以涓涓細流彙成大海,很快發展成為一個擁有17家分社、10萬社員、存款額達170億新台幣的大社,列台灣信用合作社之首。
資金雄厚了,蔡萬春又有了新打算。1962年,蔡萬春訪問日本。日本鬧市區的一座又一座金融業的高樓大廈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覺得這些雄偉壯觀的大廈不僅令人難忘,更給人一種堅實感、信任感。回到台北,蔡萬春就不惜重金在繁華地段建起一幢幢高樓大廈。原先譏笑過蔡萬春的金融界同行又笑了。但是,他們還來不及將唇邊的笑容收斂起來,就瞪大了眼睛:“十信”的營業額呈直線上升,原先屬於他們的那些客戶,也一個一個地跑到“十信”去了。
此路不通,就要學會另辟蹊徑。蔡萬春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他所走的路是跟別人不同的路。魯迅先生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並非前人已經走過的路才叫路,如果自己可以開辟出一條路,那麼又何必因循守舊地繼續再走漫長的老路呢?
創新是一切進步的源泉,沒有創新,就沒有天才。一個創新,可以改變一個人生,可以救活一個組織,可以打贏一場戰爭,可以導演一段曆史,可以策劃一片奇跡……而保守地遵照老辦法處理問題,那麼就有可能將問題變得更嚴重。
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我們的思維往往被一些固守的經驗主義束縛著,有時很不容易去打破束縛,要做到超越這些舊的思維模式,使自己擁有一顆始終能創新的腦袋,就得具備超脫的思想意識、精細的思維設計能力、果敢的自信心,以及敏銳的洞察分析能力。具備了這些,你就能在生活中與工作中隨時發現可供你創新的條件,那樣,你在這個充滿著激烈競爭的社會裏就總會領先和超越,從優秀走向卓越。
厚言悟語
洛克菲勒有句名言:“如果你想成功,你應辟出新路,而不要沿著過去成功的老路走……即使你們把我身上的衣服剝得精光,一個子兒也不剩,然後把我扔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帶,但隻要有兩個條件——給我一點兒時間,並且讓一支商隊從我身邊經過,那要不了多久,我還會成為一個新的億萬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