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電腦公司誕生於一個舊車庫,最初的創始人之一是喬布斯。蘋果公司成功的原因在於,喬布斯是第一個將電腦“個人化”的人。他告訴全世界,我們都可以擁有屬於我們自己的個人電腦,所有人都將會操作它,就像會撥電話號碼那樣簡單。
喬布斯很快做到了這些,他推出了供個人使用的電腦,開發了具有革命性突破的麥金托什軟件,開創了在屏幕上以圖案和符號呈現操作係統的先河……總之,這些核心競爭力讓蘋果公司一鳴驚人,其市場占有率很快超過了業內龍頭老大IBM。
誰知道,進入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的普及卻沒有讓蘋果公司捕捉到信息,他們慢了一拍,就讓自己的市場占有率急劇縮水,出現連續虧損的狀況。
就在這時候,比爾·蓋茨伸出了援助之手。當然,他這麼做有自己的目的,他知道,蘋果作為一家輝煌一時的霸主,雖然元氣大傷,但是決不會一敗塗地。他同時看到的是,自己的競爭對手也在盯著蘋果,強強競爭中,任意一方加上蘋果雖然已經削弱但是猶存的力量,結果都是驚人的。如果自己不與蘋果合作,別人必定也會去合作。
更為重要的原因還有,美國反壟斷法規定,如果某個企業的市場占有率超過規定的標準,且市場又沒有對應的製衡商品,那麼這個企業就要接受壟斷調查。蘋果如果垮了,微軟的操作係統市場占有率將會達到92%,就得接受壟斷調查。
綜上幾點,比爾·蓋茨做出了向蘋果注資的決定。與其一方倒閉,一方接受調查被迫削減市場占有率,不如化敵為友,合作雙贏。
可是在職場中,我們往往會受到“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影響,認為隻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努力付出就足夠了,至於別人,那是別人的事情,別人受難或者麵臨窘境,都和自己無關。
但事實是,沒有什麼是無關的,別人不好,也許有一天終究會波及到你頭上。
既競爭又合作
1.要競爭先合作
有句玩笑話,沒有對手會很寂寞。在職場來說,沒有人能一口吃下一個蛋糕,沒有活躍的市場是一潭死水。因此要想活躍市場,擴大蛋糕,偶爾需要先合作,一起把蛋糕做大了,然後再來競爭搶份額。
2.要合作先競爭
職場當中大魚有限,小魚都想跟在大魚後麵,而大魚能帶的小魚也有限,這個時候,小魚們就得先較量一番了。勝出的小魚才有機會和大魚一起合作,隻是在這之前要先競爭一下。
3.競爭著合作
不是合作著競爭,而是競爭著合作。即在職場當中你與同事、客戶的競爭實際上也是一種彼此促進的合作。為了規範市場規則,能夠主導職場潛規則的人必定是佼佼者,人們在與其競爭的過程中還是會遵守他所創造出的市場模式,這就是競爭著合作。
第七節 軟硬兼施的合作力
在職場與同事的合作當中,以柔弱勝剛強是比較高明的戰術。我們除了想要在競爭中取得勝利,還想要在合作的情況下爭得獨一無二的榮譽、名利或機會的時候,以硬碰硬,直接說出需求或者毫不考慮地往前衝未必是好辦法。懂得運用柔弱,懂得先暫時後退觀察形勢,懂得先給予別人一些好處,迂回地達到目的,可能更加實用。
柔弱勝剛強
春秋時期,鄭國鄭莊公的母親偏愛小兒子叔段。她見自己最愛的小兒子當不了一國之君,便想給叔段多要一些實惠的東西保障將來,於是便要求鄭莊公封叔段為京都之王。
京都是鄭國的首都,要做京都之王,不就預示著將來想要成為鄭國之王嗎?每個人都看出了太後的用心,大臣們都極力地奉勸鄭莊公不要答應太後的要求,可是他卻沒有聽從勸告,滿足了母親的要求。
叔段被封為京都之王之後,仗著母親庇佑,哥哥不敢把自己怎麼樣,於是整日飛揚跋扈,誰都不放在眼裏。大臣們於是紛紛進諫,說叔段德行不好,將來怕是要成大禍害,要鄭莊公找個借口討伐叔段,早日除掉這個禍害。
可是鄭莊公卻說:“他的罪惡尚不顯著。如果這個時候貿然討伐,隻會讓人們覺得我殘忍無道,殺害胞弟。沒人會站在我這邊,母親更不可能原諒我。”
於是,叔段又恃寵而驕地繼續張狂了很久,並且和母親一同密謀著叛亂的計劃,並將這個計劃的具體時間提上了議程。
深知這一切的鄭莊公眼見時機已到,便準備下手了。他先告訴母親,自己要離開鄭國去朝見周天子,故意給母親和胞弟造成王位已空的效果,讓他們蠢蠢欲動。隨後,他假意離開。果然,以叔段為首的逆黨動了起來,於是鄭莊公抄近路突襲京都,逼得叔段逃往他鄉,將這個陰謀扼殺於繈褓之中。
鄭莊公就是采用了欲取姑予的策略:叔段你想要京都之王的位子,好啊,我給你;你飛揚跋扈,好啊,我縱容你;其實最終你是想謀反,那麼我就給你暴露自己野心的機會;然後,讓你在放鬆警惕,以為完全將我玩弄於股掌之中的時候,一舉剿滅你,讓你毫無翻身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