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合作博弈:認清所處的職場形勢(4)(1 / 3)

這時,一位不太友好的議員對他開玩笑地說道:“看哪,這位從伊利諾伊州來的紳士口袋裏一定藏了燕麥吧。”此語一出,頓時引起一陣哄堂大笑。

本以為坎農會羞紅了臉,誰知道他沒有半點兒緊張,犀利地回答道:“沒錯,不但我的口袋裏裝著燕麥,就連我的頭發裏都還帶著草子呢!”

他機智幽默且暗藏玄機的回答,使得自己獲得了顯赫的地位。一個叫“草子議長”的名號誕生了,並迅速風靡全國,人們都開始關注這個草根級的政要,平民百姓們尤其喜歡他。

可能這隻是一個突發事件,但也顯示了坎農造勢的策略。雖然有點兒冒險,有點兒刺激,但不乏驚人的效果。懂得利用這個策略的人往往是要靠這種近乎“嘩眾取寵”的方式來贏得更多人關注,最終獲得穩固的地位。

這個策略的開始可能並不是和平友好的,往往是帶有攻擊性的,這就注定了,攻擊的方法一出現紕漏,哪怕隻是一點點,也可能導致相反的結果。

噱頭有時會引人反感

《婦女健康雜誌》的主編博克就遭遇過這樣的窘境。

那個時候,婦女們都喜歡戴那種配有羽毛裝飾的帽子,因為那樣看上去更加風姿綽約。可是博克卻從這裏麵看到了殘殺鳥類的惡行,於是他在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言辭犀利地指出殘害鳥類的不良行為,並且呼籲人們要人道一些,不要享受這種踐踏生命的奢華。並且附上了那些失去媽媽的小鳥的可憐照片。

博克想通過這樣的造勢行為,讓婦女們不再以裝飾上羽毛的帽子為時髦的標準。這樣的噱頭本來是好的,結果卻適得其反。

幾個月之後,博克驚訝地發現,那些羽毛銷售商的利潤非但沒有降低,而且提高了很多。有更多的婦女在看了雜誌之後湧向他們的商店,大批量地購買各式各樣的羽毛,因為那樣的裝飾真的很時髦。

博克本來想借用噱頭攻擊那些鳥羽銷售商,誰知道最後竟然攻擊了自己。可見,在職場當中,噱頭有時候是必要的,但噱頭能夠帶來的結果卻不是必然的,如果掌握不好,很可能適得其反。

如何把握噱頭的尺度

1.噱頭有益於目標

這個噱頭至少能夠提供一些為實際所需要的東西。比如我們想要把自己的方案推薦到老板那裏,故意造勢讓老板注意到,但至少要保證,這個方案的確是有益於公司形象和推廣任務的。

2.噱頭有助於目的

我們所要造的勢,應該有把握能夠吸引別人的注意,調動別人的情緒。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人們都很難忘記那些激起自己豐富情感的事情。比如馬克·吐溫就曾經為了自己所提的一個關於保護版權的議案能夠通過,在一個漫天大雪的日子裏,穿著一件白色法蘭絨的衣服走在華盛頓的大街上。凡是那天看見他的人,都忘不了那滑稽、引人注目的場景。當然,最後馬克·吐溫這個議案幾乎沒有經過修改就通過了。因為他已經造足了勢頭。

3.噱頭要有針對性

人們的感情都是善變的,如果考慮不到這點,就會像博克一樣把事情推向極端。雖然婦女們會在早晨看到雜誌的時候,痛斥那些殘忍的捕鳥者,並且發誓再也不買羽毛裝飾的帽子了,可是在中午聽到人們恭維她的帽子漂亮時,就會把這些誓言忘得一幹二淨,在下午繼續去買羽毛裝飾的帽子。

不過,職場噱頭固然重要,但要記得最終的結果,你需要引起的是周圍人對你的好感,而不是敵對的情緒。所以造勢可以,但不能過頭。

第八節 合作重在細節

密斯·凡·德羅是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當別人請他總結他成功的經曆時,他隻給出了五個字:“魔鬼在細節。”

他反複強調的認識是,不管你的建築方案如何恢弘大氣,如何美輪美奐,如果對細節把握不到位,就不可能成為一件好的作品。甚至在關鍵時刻,它隻是空中樓閣。要知道,細節的疏忽會毀壞一個宏偉的計劃,小差異裏麵就能看出大不同。

雖然我們經常說,大局壓倒一切,在職場中一定要看到大局,才能確定自己往前走的方向,如果隻盯著眼前的東西不放,是很難找到真正規則的,也很難在職場博弈中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