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合作博弈:認清所處的職場形勢(2)(2 / 3)

然後,我們把自己5年之內想要做的事情羅列出來,分成三個類別:

A:最想去做的事情

B:最願意去做的事情

C:無所謂做不做的事情

接著,我們提出A類的所有事情詳細分類:

A1:最重要的事情

A2:次重要的事情

A3:第三重要的事情

把這三項抄寫在另一張紙上,分別羅列出要達到這些目標需要做的具體事情。

然後,再把這份新的清單,也就是達到A類目標需要做的事情再次分等級:

A等:最想做的事情

B等:最願意做的事情

C等:做了也不錯的事情

然後把這些具體工作放回原來的目標下麵,重新規劃步驟,並將其執行。這個程序也被稱為“六步走方法”:

挑選目標—設定優先程序—挑選工作—設定優先次序—安排行程—執行。

看過這個具體的程序之後,因為窮忙而抓狂的你或許該停下來好好思考一下,究竟是什麼偷走了你的時間,你匆匆忙忙卻沒有多少收獲的真正原因難道就是命運不濟嗎?

第四節 合作要對症下藥

人的智能發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會有自己擅長的地方和自己難突破的局限,在合作中我們不可能要求自己的合作夥伴無所不能,那是不公平的。可是人一旦能夠找到自己智力的最佳點,使智能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就有可能取得驚人的成績。所以我們不妨去幫助自己的合作夥伴發揮出其最大的能量。

經營自己的長處

從前有個孩子叫做奧托·瓦拉赫,他生長在一個幸福的家庭裏。父母都希望他長大以後能成才,於是父母將他送到了一個文學老師那裏,希望他學習文學和寫作,將來成為像莎士比亞那樣的人。可是一個學期之後,老師卻把他送了回來,告訴他父母說:“這個孩子非常用功,可是思維過分拘泥了,就算他有著完美的品格,也不可能在文學上發揮出來。”

無奈之下,父母又將他送到了油畫老師那裏學習畫畫,可是沒過幾個月,老師又給出了更讓人難以接受的評價:瓦拉赫是繪畫藝術方麵不可造就的人。

瓦拉赫似乎成了一個笨拙的人,很多老師都覺得這個學生恐怕沒成才的希望了,隻有化學老師看他做事認真,一絲不苟,具有做化學實驗的潛質,所以建議他來學化學。

整天在實驗室裏麵和瓶瓶罐罐打交道,瓦拉赫的智慧之光卻被點燃了,最終成為了著名的化學家,並且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就像富蘭克林說的那樣:“寶貝放錯了地方就是廢物。”想要寶貝發光,就要將其放在最合適的位置。

法國最年輕的首相梅傑在47歲的時候就登上了首相寶座,可是他並不是那種從小就成績優異的孩子。相反,他在16歲的時候就因為成績太差而退學,後來他去考公交車售票員的工作,卻因為心算太差而沒有被錄取。

梅傑當上首相後,很多人都想不通,有的人便拿出當年這件事情來追問他,一個連公交車售票員的工作都不能勝任的人,怎麼能當上國家首相呢?

針對這樣的質疑,梅傑微笑又不失幽默地回答道:“因為首相不是售票員,至少他不需要考心算。”

可見,一個人成功與否,並不取決與他的學識有多麼豐富,而是在於他能不能揚長避短,合理經營自己的長處。

職場博弈需要優勢策略

李瀟瀟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大學的時候就獲得了雙學位,畢業後在一家外資企業上了一年的班,可是由於工作環境不理想,她毅然辭職回校考研究生。讀研期間,她的成績依然不俗,還發表了很多論文,獲過很多獎項,在當地也算是小有名氣了。

可是李瀟瀟也不是完美的,她有一個最大的性格弱點,那就是不善於與人相處,最不善於合作。她的個性太強,而且決斷力也很強,在處理問題的時候經常是自己說了算,很少考慮別人的感受,盡管她的決策對的時候多,就算有偏差也沒有出現過大的影響,但是卻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大家對她的評價是,清高、獨斷專行、難相處。

研究生畢業之後,她再次走入職場,決心克服自己這個不懂得與人相處的缺點。她進了一個研究所工作,可是不到半年,李瀟瀟就覺得身心俱疲,而且因為和上司以及同事的關係太過僵化而被迫辭職。

李瀟瀟為此感到很苦惱,她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卻控製不了自己不去持續這樣的個性,於是她找到了職業規劃師,傾訴了自己的煩惱。

規劃師測評了李瀟瀟的性格之後,告訴她,工作實際上可以分為獨立工作和協同合作兩種,並不是所有的工作合作性都那麼強,關鍵是李瀟瀟對於選擇工作的態度。

選擇工作並不是為了克服自己的缺點,而是為了發揚自己優點,選擇與自己個性相符的工作,這其實更有利於前途的發展。

規劃師建議李瀟瀟,既然你的工作獨立性那麼強,為什麼不去做一些獨立性很強的工作呢?你是學法律和經濟的,你完全可以從自己創立律師事務所開始啊!

李瀟瀟接受了規劃師的建議,開始創業,專門做經濟類的案子。自己成為決策者雖然風險要高出好幾倍,但有的人天生就適合冒險,在冒險中更能體現他們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