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靜兩年前從英國學成歸來,那所不知名的大學因名字裏帶了“倫敦”兩字,讓人刮目相看。老板給了她10萬元年薪,不久就後悔了。
這個說話老蹦英文單詞的女海歸,與國內市場總是格格不入。要她做一個有關化妝品的策劃方案,她卻執拗地要在廣大農村推廣這套單價30元、全套230元的防曬霜,理由是職業特點使農民們終年在陽光下暴曬。
“他們全年的收入才多少啊?”同事咕噥。
“沒關係,最重要的是觀念的更新。房子那麼貴,遠遠超過中國人的平均工資,買房的還不照樣前仆後繼……”
每每聽到李怡靜仿佛置身世外地說“中國人中國人”時,老板就直冒冷汗,一個對國家和現實這麼缺乏了解的年輕人,能指望她在市場推廣上有多清醒呢?盡管李怡靜還在孜孜不倦地學習,什麼新潮學什麼,如果充電的東西與現實嚴重隔離,又會有什麼效果呢?
李怡靜就像EVD,之前的VCD、DVD其實也蠻好用,EVD價格貴不說,最要命的是,市場上很少有合適的碟與它配套。既然不適應市場,就隻得淘汰它。
電腦——兼容性能好且不斷自我升級
陳暄被提拔為市場部經理的消息一傳出,讓大家頗感意外,又覺得在情理之中。
意外,是因為與其他幾位選手相比,在單項上她都有差距:美貌、資曆、訂單量和學曆,至多算中等。有人說,陳暄的勝利,是田忌賽馬式的勝利,她具備錯位優勢,不與強者爭一時的長短,而是以長擊短。
但老板作出這個決定最根本的原因是:陳暄的兼容性好。
說實話,市場推廣部個個都是強者,但他最需要的是能把這些強者巧妙捏合在一起的人。
陳暄和這些同事,都保持著善意的友好與有分寸的距離。最近的一次聯歡會,陳暄顯示出她的組織能力——她安排愛表現的方璿當主持人、穩重的老關負責後勤、內秀的湯婉瑩來串台詞、創意無限的Tony表演小品。若是組織者做不到人盡其才,換一種組合,結果一定會很糟糕。
這個27歲的女孩相當大氣。在選部門經理前夕,方璿、老關、湯婉瑩和Tony都趁機表揚了自己、鄙薄了旁人。輪到陳暄時,她客觀地分析了每個人的優勢,對劣勢也給予了中性的評語,最後她說:“我相信自己的能力,但最後的定奪始終由老板決定。”
這幾年,陳暄也在不斷地自我升級,雖然沒有趕時髦地去考研,卻在專業上孜孜以求。利用業餘時間,她掌握了日語和韓語,這兩項技能使她在東亞市場方麵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老板就將市場部經理這個炙手可熱的位子給了她。
陳暄就像一台電腦,兼容性極好,裝上軟件、接好接口,即可與打印機、傳真機、音響、數碼照相機實行聯動;而且,電腦既能忠實地執行人的指令,又能與人隨時互動,既實用又好玩;電腦還能不斷地自我升級。聰明有遠見的OL最好像陳暄一樣,做一台實用的電腦,讓自己早日完成從職場新鮮人、業務骨幹到職業經理人的蛻變。
哪類白領最容易下崗
流動的職場就像一列巴士,一路往前行駛時,人總是上上下下。總的說來,以下幾類白領最容易遭遇下車的命運。
沒有一技之長的“路人型”在科學與技術日益精進的今天,一個人要想成為“全才”,除非具有非常的天賦和過人的勤奮,否則,是難以做到的。因此,既非“能才”又無一技之長的“路人”往往成為被首先考慮下崗的人選。
缺乏團隊精神的“鯊魚型”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一項工作往往隻有在群體的共同協作下,才可能高效率地圓滿完成。因此,未來社會中個人需要團隊,團隊也需要個人,二者互相需要、互相依存。倘若個人能力超強堪比“大白鯊”,但不善於協作,沒有團隊精神,結果也隻能被團隊拋棄。
頑固不化的“貝殼型”變化著的社會環境決定了沒有一個人能永遠固定地扮演某一社會角色。這就要求人們不斷地更新知識、提高技能、調整心態給自己重新定位,以適應未來的角色。那些故步自封、不思進取的“貝殼型”職業人,最終會在激烈的競爭中逐漸失掉優勢,以致淘汰出局。
隻說不做的“喇叭型”有些人似乎滿腹經綸,經常談些“非驢非馬的東西”。似乎他隻要一說,一切都在變。事實上,一切都沒變。顯而易見,這些“言語的巨人,行動的侏儒”同那些“少說多做”的實幹家相比,在競爭中更容易失去一切。
辦事效率低下的“烏龜型”看似忠實可靠的“烏龜”確實能喚起人們的同情心,然而,在高節奏、高效率的殘酷市場競爭中,那些動作遲緩,辦事效率低下的“烏龜型”職員,將毫無疑問地被激烈的競爭大潮所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