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時機對了,什麼都對(1 / 1)

美國人類行為科學研究者湯姆士指出:“說話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徑。它能使人顯赫,鶴立雞群。能言善辯的人,往往使人尊敬,受人愛戴,得人擁護。它使一個人的才學充分拓展,熠熠生輝,事半功倍,業績卓著。”他甚至斷言:“發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跡,一半是由口才創造的。”進入21世紀,好口才已經成為衡量一個人素質的重要標準。良好的口才能夠把一個人的學識、修養、人格魅力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所以,掌握好口才的技巧和方法,對於事業的成功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林瑞是一個能說會道的小夥子。說話辦事抓住時機,就是他維係人脈的製勝法寶。

和別人交談的時候,林瑞從來不會濫施讚美,他的讚美之辭用在恰到好處的時候,雖然隻是寥寥數語卻能打動對方的心。在公司,他是大家心裏公認的好經理。就因為他讚美下屬總是能夠把握最好的時機。

一次在會議中,他首先發言道:“公司新產品已經研發成功,接下來就是我們大展身手擴大銷路的時候了,但是鑒於新產品的特性,使得今年的推銷工作難度增大不少。”此時,公司新人小張基於自己對新產品的了解和市場調查研究的結果,便試探著開口:“我們公司的新產品和D公司的一款產品功能有一定差距,但是最明顯的地方還是新產品在價格和使用時間上占更多的優勢。”“對。”林瑞見這位新職員的分析很到位,而且正合自己的心意,便以賞識的口吻說:“小張雖然是新人,但是對新產品的研究很到位,而且很有見地,能夠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做得很好。”其他職員也向小張投去讚賞的眼光。

林瑞讚賞別人的時候,總是能夠抓住時機,所以,這些讚美也都得到了對方的回報——友誼。

我們總能聽到有人抱怨現在辦事難得要死。其實,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如想象中那麼難,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也不是“難於上青天”,很多人沒有辦成事情,是因為不懂得抓住時機,古語有言“過猶不及”、“月滿則虧,水滿則溢”,說話過早、過晚都不如恰到好處來的更使對方滿意,所以,時機很重要。

王麗在一家服裝店做導購,也許是因為剛剛經過訓練上崗,她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信心,自我感覺良好。

下午兩點鍾左右,進來一對年輕夫婦。王麗趕緊上前熱情介紹:“兩位好,看看我們店中新進的幾款新樣式的服裝,這位小姐身材這麼好,這邊有幾款衣服很適合你。”那位女士皺眉說了聲:“知道了,我們隨便看看。”但是王麗沒有什麼反應,仍然熱情地繼續介紹,結果,那位女士不耐煩地打斷她的喋喋不休:“我知道了,你能讓我自己看看嗎?”結果,這位女士隻是在店裏轉了一圈,就轉身離開了。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王麗沒有把握好說話的時機,沒有注意觀察顧客的心情。顧客買衣服時在旁邊做必要的介紹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不停地說,讓人沒有安靜的時間,就會讓人心煩。

俗話說得好:“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求人辦事一定要看對方的心情、情緒和需要,這就是時機。別人心情不好或者正在經曆什麼不幸的事,你在這個時候開著玩笑來請別人為你辦事,對方會認為你是在嘲笑他,自然不會答應為你盡心盡力的辦事,你又怎麼能達成心願呢?同樣,在對方高興的時候,或者是事業興盛、一路順暢的時候,求他辦事成功的幾率就會大很多。因此求人辦事,一定要看準時機,時機對了,什麼都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