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少女不懷/春?
哪個男人不好/色?
<<<
這兩道聖旨引起了軒然大波,烏雅氏被撤了封號,她就位低一等,沒資格同其他三妃並列。榮妃、惠妃和宜妃輪番召見她,看似同情,實際是嘲諷。
以前宜妃和德妃也過不去,她們之間的差距並不大,都有兩個兒子,都是一個貝勒一個阿哥。本來,差距隻在孫子上,賈氏太能生,她膝下幾個小子又很得皇上寵愛。
從這個冬天開始,一切都改變了。
老九又得三個兒子,被皇上封為貝子。
老五因為抵禦逆賊立下奇功,在滿朝文武的擁戴之下,越過郡王這個坎,直接封了和碩親王,賜號恒。本來身份上就有懸殊,這個節骨眼上老四還改了玉牒,徹底被佟佳氏搶了去。
德妃變成烏雅妃。
老四成了別人家的。
她膝下就隻有十四胤禎。
不說別的,前頭有這麼多厲害的兄長,他想站起來沒那麼容易。
如今的烏雅氏在三妃眼中那就是渣。
“如今也不能喚德妃姐姐了,還是叫……烏雅妹妹吧。對你的遭遇,本宮真是同情得很,臉被劃花了已經是噩耗,怎麼又丟了兒子呢?”
德妃畢竟是從宮女爬上來的,知道本分是什麼,她位份降了,不能和宜妃抗衡,被刁難也隻能忍,當務之急是除掉臉上這兩把叉。
“宜妃娘娘菩薩心腸,多謝體恤。”
我呸,體恤你?
宜妃挑起眉,也不看看自己是什麼東西,你也配!
“烏雅妹妹真會說話,難怪能討皇上歡心。隻是……本宮真的一點也不關心你,看你這麼倒黴,我就高興了。”宜妃冷嘲熱諷一番,然後就打發她出去,隻怪德妃從前太會裝腔作勢,拉的仇恨賊滿,失了勢就悲劇了。宜妃在前,惠妃榮妃緊隨其後。後宮裏就是這樣,你位份高,你得寵,所有的人都圍著你轉,危險也伴隨著你;一旦失勢那就更悲劇,在宮裏混的誰沒兩個仇人?你沒落了,人家就會把你往泥裏踩,宮女太監也是看人下菜的。
烏雅氏是真的悲劇了,最可笑的是,她依然不覺得自己有什麼錯,固執的將賬算在四阿哥頭上。
她以為如今的四爺還是從前那個。
玉牒都改了。
身為嫡阿哥的他還會忌憚一個沒有封號的妃子?
換了老九這樣沒節操的,恐怕已經到烏雅氏跟前去刷存在感了,四爺不愛計較,他沒找烏雅氏麻煩,也沒去說什麼“您永遠都是我額娘”這樣的話。就是把生母當路人了。
聖旨下來之後,他去永和宮給親娘磕頭,烏雅氏都擺譜沒出來,還有什麼好說的。
別看胤禛平時不說誰的閑話,他心裏有數得很,愛憎分明的。德妃和十四阿哥都成為路人,在他心裏占有一定地位的就那幾個:康熙、死了二十年的養母佟佳氏、與他真心相待的十三弟、非常可愛非常貼心的小侄兒元寶……順便帶上元寶他阿瑪。
對胤禟的第一印象是——八爺黨,第二印象是——錢鑽子。
他和胤禩拆夥之後,所有兄弟都想拉攏,唯獨胤禛沒行動。之後的幾年,老九府上越發紅火,在皇阿瑪跟前也很說得上話,簡直是新晉的紅人。胤禛想過要改善和老九之間的關係,他還沒行動,就被搶了先。雖然還是見麵打個招呼,幾句話的交情,胤禛感覺到胤禟態度的轉變,雖然很微弱,直到元寶侄兒送狗,兩府之間關係就密切了。胤禛這才摸清楚老九的脾氣。
愛賈氏,愛兒子,愛收禮。
愛哄宜妃,愛討好皇阿瑪,愛忽悠兄弟。
胤禟大約是皇阿瑪的人,他沒有站隊的意思,關鍵時刻還是會拉兄弟一把,上一回太子能脫離圈禁生活就是他的功勞。
從前幫著老八花錢買大臣支持的老九很讓胤禛反感,這兩年,他成功樹立了新形象。
老九是個不錯的人。
這就是四爺的認知。
對其他人而言,這幾天發生了太多的事,從太子造反到落馬,到五阿哥被封恒親王,到德妃變成烏雅娘娘,到四阿哥改玉牒成為孝懿仁皇後的兒子。
胤禛覺得,生活還是一樣,並沒有什麼不同。
除了攀關係套交情趨炎附勢的更多之外。
有順天府、宗人府、大理寺的介入,還有禦史台監督。造反案很快就落下帷幕,太子胤礽被革去黃帶子,除宗籍,圈禁。這還是看在曾經父慈子孝的份上,康熙已經十分大度了。
順天府還有所保留,他們不敢把太子搞得太過分,都知道萬歲爺對他親手養大的二兒子是真愛,萬一他哪天想起來後悔了,人頭落了地誰能接回來?
連著好幾屆順天府尹都是這德行,宗人府那邊就堅決多了,作為管理皇家宗室事物的部門,他們權力很大,撰寫族譜,記錄嫡庶、名字、封號、世襲爵位、生死時間、婚嫁、諡號安葬等事。宗室想推薦誰入朝做官,都要通過宗人府審核,他們覺得有資格的,才會提交上去。
太子作為皇室中人,他犯了罪,宗人府當然有說話的餘地。擁有最高權力的宗令和左右宗正、左右宗人都是一個意思,太子罪當誅,不可赦。大理寺隻提供刑訊的技術支持,他們不發表意見,禦史台則表示,宗人府值得信任,他們太公正了。
康熙沒有繼續包庇太子的意思,看過順天府和宗人府的折子之後,他留著眼淚宣判,將胤礽從天上打入地獄,除了留下一條命之外,什麼都沒有了。
對太子的懲罰是最輕的,煽動他並且帶兵殺進皇宮的索額圖之子格爾分以及阿爾吉善處死,誅全家。餘下的逆賊也大多是這樣的處罰。
事情就這麼落下帷幕,在太子之位上坐了三十年,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胤礽徹底倒台,沒有複起的可能,太子府也被抄家,金銀和奇珍全部充入國庫。
康熙對造反這事恨得咬牙切齒,即便如此,在胤礽革除黃帶子除宗籍之後,他還是傷感了半天。胤礽幼時太聰慧,很依賴他,不管是文治還是武功都很好,遠超其他兄弟。在發生這些事之前,康熙壓根沒想過讓其他兒子繼位。
隻怪他心性不夠,耐不住寂寞。
大清朝的江山遲早是他的,這麼著急做什麼?
如今倒好,胤礽倒台了,他又得為難,剩下的這些兒子真的不好選,他們都有自己的長處,缺陷也都十分明顯,最優秀的是老四和老八……短時間內康熙沒法做決定,他需要再看看。
嘛,有胤礽做先例,就算有了決斷他大概也不會說,省得再起紛亂。
不是每個人都能領會康熙的心思。
多數大臣都拎不清,喜歡和他作對。
太子倒台之後,老三和老八的動作太明顯,康熙還沒說啥,胤禟就看不下去了。他終於明白四哥是怎麼坐上那個位置的,到這歲數,皇阿瑪最恨的就是別人覬覦皇位,這會兒動作越大的越倒黴。
朝上紛爭不斷,京城裏也有許多趣聞。
首先是最紅火的烤鴨店關門了,說是要做別的生意,不賣鴨子。這簡直跌破了京城百姓的眼球,跟風都來不及,人家恨不得賣一輩子烤鴨,這家店老板腦子有坑吧?咋就不賣了?
這個被熱議的烤鴨店就是賈璉的,一個月時間,他賺到了五萬兩銀子,加上母親張氏留下的幾筆款子,足夠翻修店鋪幹點別的事了。他關掉烤鴨店真不是胡來,這一個月鴨子賣得太好,物極必反,烤鴨市場眼看就要崩了,這麼油膩的東西誰能天天吃?這隻是他關門的其中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廣告效應。
人家都忙著開店,他卻關店。
這樣反常的舉動讓整個京城都在議論這事。
少賺的那點錢就當是打廣告了,之後做什麼都容易。
這隻是其中一件事。
還有就是混世魔王賈寶玉從天牢裏出來了,王夫人花了大價錢給他贖的身,在天牢門口見了麵才發現他瞎了眼,哭了一場之後問他咋回事,竟然是口舌之禍。
天牢裏的土霸王都喜歡《小烤鴨》這首溫暖人心的歌,賈寶玉卻嫌它俗,不參加排練就算了,他還惡言諷刺。說什麼歌詞讓他瞎了眼……這不就瞎了嗎?
王夫人本來還在悲痛,聽到這話就囧了。
自作孽不可活說的就是他。
《小烤鴨》作為王夫人的最愛,聲律和諧,唱法新穎,特別溫暖,特別勵誌。怎麼會俗呢?
算了算了,反正這兒子就是討債來的,瞎了眼也罷,能在新年裏把人接回來已經是幸運,不能要求更多。就照女兒說的,以後好生管教才是。
作者有話要說:小烤鴨也不是白寫的,喲喲喲,璉兒你便宜占大了。
女主從太子府上聽過佟貴妃和德妃的恩怨,不過,真沒有九爺說得這麼詳細,她之前也沒想太多。這文的女主基本是【過自己的日子】那種,她很少把心思放在家人之外的地方。
九爺總是一個人在戰鬥233333.
---
九龍奪嫡這個,我其實不怎麼站隊,雖然男主是九爺,我也不黑四爺。非常倒黴的都是我不喜歡的角色,作者酷愛夾帶私貨咳咳。
德妃是討厭之最。
不管曆史的真相咋樣,都不喜歡她。
---
這本書偏向九爺的,新書也是清穿+紅樓夢,不過是反穿,男主是從宋朝來的。男主言情,是言情不是*,下一本應該是不站隊,擺攤算卦當然要所有人一起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