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高創新意識,增強企業競爭的持續動力
原先我們所具有的體製上、機製上的一些先發優勢隨著市場經濟的推進和各地企業改製力度的加大,已經越來越不明顯,尤其是一些企業設備從外國引進,勞動力也越來越不便宜,企業成本增大。因此,如果隻是與別的企業一樣競相去模仿別人的產品,或隻是一般的加工生產,那麼企業麵臨的競爭對象會增多,產量可能會越來越大,但利潤會越來越薄,甚至會陷入惡性競爭的怪圈。所以,在新一輪發展中,蕭山要率先、領先,一條重要的途徑就是要提升全區企業的技術層次,形成企業的技術創新體係,特別是產品的研發和應用技術的形成要加強。過去企業擴張,引進資金大多是買地蓋房,增加設備投資,如今,企業決策者應重視核心技術的研發,這是一項期限長、見效慢的投資,但卻能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三)培育技術隊伍,加快構築產學研合作平台
要在加強與院校、科研機構等進行技術合作開發,建立健全自主創新人才激勵機製,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穩定人才,大力實施“科技人才工程”。人力資本是中國民營企業持續快速成長的重要支撐,到目前為止,中國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的人力資本水平還不夠高,人力資本對民營企業競爭力的提升還受一些因素的製約;企業家人力資本在規模較小的企業中的作用比在規模較大的企業中顯著;民營企業的家族製、短視的經營理念和市場環境、法製環境與道德環境等,還在一定程度上製約著中國民營企業人力資本的提升和作用的發揮。因此,人力資源狀況及其質量的高低,就越來越成為影響、甚至決定民營企業競爭力大小和高低的一個重要因子。
(四)營造良好氛圍,全方位構築服務型政府
企業是經濟建設舞台上的主力軍,政府應該進一步深化服務意識,放棄官本位的思想,從實際出發,製定區域發展規劃和方向,引導企業進行產業升級。政府各職能部門要在本職領域內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在市場中充當媒介的作用。例如,拓展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營造有利於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和製度環境、鼓勵企業建設各類研究開發機構和增加科技投入、扶持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通過創業投資、低息貸款、稅收優惠等方式支持企業的創新活動。政府應該為各類企業創造公平的法律環境,在質量、環保等領域嚴格把關;積極研究適應本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社會保障政策,擴大社會保險在民營企業的覆蓋率;出台吸引外來人口的就業及戶籍政策,為民營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注釋
[1]胡曉慧:《溫州生存文化的表現及成因》,區域文化與中國現代化理論研討會論文,2006年。
[2]史晉川等:《製度變遷與經濟發展:溫州模式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102頁。
[3]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複印中心,《鄉鎮企業、民營經濟》2006年第3期,第38頁。
參考文獻
史晉川等:《製度變遷與經濟發展:溫州模式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年。
胡曉慧:《溫州生存文化的表現及成因》,區域文化與中國現代化理論研討會論文,2006年。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鄉鎮企業、民營經濟》2006年第3期。
吳敏一:《從溫台經濟模式看新經濟對我省傳統產業的挑戰》,《21世紀知識經濟論壇》2000年第27期。
楊應奇:《解讀新蘇南模式》,《中國房地產報》,2003年3月6日。
張宗和、應煥紅:《家族企業實證研究——溫州樂清2002年家族企業調查數據分析》,《商業經濟與管理》200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