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中,要營造和睦相處、平等互助的良好氛圍。父母在家庭中的位置是“一家之主”。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帶來重要的影響。因此,如果家裏真的出現了暫時的困難,不妨適當的和孩子說一點,讓孩子和你一起想辦法,告誡孩子多體諒父母,平時多說些輕鬆愉快的事,這樣不僅能營造出一家人溫馨的氛圍,還可以培養孩子積極動腦的習慣,何樂而不為呢?
思想家盧梭曾說:“隻要父母之間沒有親熱的感覺,隻要一家人的聚會不再使人感到生活的甜蜜,不良的道德勢必來填補這些空缺了。”這話說得很有道理,就像上麵提到的小明,如果他的家庭一直處於這樣的狀態,小明的性格一定會變的孤僻、冷漠。可以想像,一個孩子從小在不良的人際關係中生存,將會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投下濃重的陰影。
北京市某法院曾經判決過未成年人王某因涉嫌搶奪罪一案,法庭審理時,他的母親一直在哭泣,但王某對母親的哭泣卻一點不為之動容。為兒子辯護時,這位母親請求法庭考慮自己兒子年紀小、認罪態度比較好的情況下,量刑輕一點。法官也依法對李某從輕進行了處罰。但當法官征求李某對判決結果有何意見的時候,李某的回答讓在場的每個人都不敢相信,他表示對法官判決結果沒有意見,但要求上訴,希望加刑。當法官問其理由時,他說父母經常吵鬧打架對自己不關心,相互間有矛盾積怨較深,現在也不想讓母親關心自己。
可見,不正常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影響之深。話說回來,我們身邊許多人格高尚、學業拔萃的孩子大多都有一個溫暖、民主、理解孩子的家庭環境。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每位媽媽都非常重視的問題,家庭氛圍對小孩子健康成長的影響更不容忽視。那麼,如何把家庭構建得更和諧、更溫馨,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和諧、進步,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呢?
為了給孩子的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環境,讓孩子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家庭成員之間應該和睦相處,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父母關係更要和諧,即使發生矛盾,也不要在孩子麵前吵架或打罵。另外,父母對孩子也要民主,主動傾聽他的意見,平等協商,不要以為他是小孩子,什麼都不懂,所以什麼都不讓他知道。為了孩子,一定要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團結,給孩子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
家庭中除了需要學習、工作,也需要遊戲、休息;媽媽應多陪孩子做一些親子遊戲。家庭環境需要嚴肅,也需要活潑、幽默。家庭氣氛過於沉悶,不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職場媽媽教子私房話
家庭是孩子誕生和成長的搖籃,良好的家庭氛圍是保證他們身心健康成長的基本條件和生存背景。
家和萬事興,孩子需要一個完整的家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孩子是媽媽的未來,媽媽有責任撫養和教育孩子,家,應該是孩子心靈的港灣。
孩子是無辜的。所有的孩子都有權利要求父母給他們愛和鼓勵,這是做父母的責任。如果我們愛孩子,那麼就盡心盡意為孩子創造一個充滿寬容和鼓勵的家庭環境,即使孩子在外麵競爭得滿身是傷,還可以回到溫暖的家,有父母為他療傷,鼓勵他再次站起來,走向新的戰場。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讓孩子充分感受愛和關懷,讓孩子充滿希望,健康快樂地成長。
什麼是完整的家呢?不僅是有父親、有母親,角色齊全、三餐保證供應就行了,家是個溫馨的港灣,充滿愛、歡樂、情趣、格調……是無可替代的。如真的想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即使夫妻雙方有不可調和的予盾,也要永遠收藏起內心情感的憂鬱、痛苦,永遠把婚姻中的煩惱與不快埋在心底,永遠在家保持平和與微笑。
晨晨是幼兒園大班的一名學生,這幾天上課經常偷著掉眼淚。園長通過後門的玻璃向裏看時發現了她,然後走進去溫和地問:“小朋友,怎麼了?為什麼哭呀?”孩子輕輕地說:“肚子疼。”她同桌的小朋友也搶著說:“老師,她是肚子疼。”園長說:“那你跟我來,我帶你去醫務室看一下。”園長把她帶到醫務室,剛一進門,孩子哇的一聲又哭了起來,淚流滿麵地嚷著對園長說:“我爸爸媽媽他們離婚了!”園長又吃驚又心疼,一個5歲的孩子將失去陽光燦爛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