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張嶷深受感動,雙目中有熱淚打轉,心中湧過一股暖流。
“二弟!”劉昭緊緊拉著張嶷的手,心中開心極了。心中想著:“曹操有曹仁、夏侯淵,劉備有關張,吾有張嶷!”
劉昭搭著張嶷的肩膀說道:“吾執弓矢,弟持槍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
張嶷也頓覺豪氣萬丈,朗聲說道:“願護衛大哥左右,救黎民於水火之中!”
鄧芝看著劉昭,心中不由讚歎:“殿下雖是皇族,卻並無什麼架子,真有宣帝、光武帝的風範啊!”
之後,劉昭等人在南充國停留了幾日,等到張嶷的母親病愈之後,才一同繼續向廣漢郡出發。
而此時的許都卻十分熱鬧。
在許都最繁華的街道,有著十幾處酒館,裏麵的人推杯換盞,高談闊論。
“依我之見,若天下才有一石,這劉昭可獨占八鬥!”一個二十多歲的讀書人搖頭晃腦的說道。
“然也,然也!”周圍的人附和道。
“聽聞曹司空的公子曹植,年十歲餘,便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亦能文,援筆立成。真不知那劉昭與曹公之子誰的文采更勝一籌啊!”一個寒門士子端起一碗酒,自顧自的感歎道。
“聽聞那劉昭與曹植公子年齡相近,隻差一歲,二人真可謂天之驕子啊!”
這時,一個五十歲左右的讀書人卻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依老夫之見,那劉昭怕也是欺世盜名之輩。那《江雪》一詩,意境寥闊,高冷孤傲,而那詠雪的小賦,則頗具情調,想象豐富,文辭瑰麗,這分明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詩風,怎可能是同一人所寫?”
“先生所言極是,且那劉昭不過十六七歲,安能寫出此等詩篇?”一個十八九歲的年輕人附和道。
話音未落,便有人怒拍桌子,昂聲說道:“劉昭的才華是得到了許靖先生的認可的,許老先生名滿天下,莫非也是欺世盜名之輩?爾等休要胡言亂語!”
“正是!那篇《寒士銘》慷慨豪壯,便說是聖人立言也不為過,又何必去抄襲他人?又怎屑去抄,又何必去抄!”
“兄台所言極是,誰要是詆毀劉昭,我等寒門士子,第一個不答應!”
就這樣,對劉昭的文采,讚歎者有之,懷疑的聲音也並沒有消失,甚至還有人因為爭辯扭打在了一起。不得不說,這漢朝的民風還真是彪悍呢!
或許也正因有爭議存在,劉昭在許都這座北方最繁華的城市的熱度越來越高。
豪貴之家競相傳寫劉昭的詩賦,許都的紙張價格也供不應求,價格漲了整整兩倍!
又因為劉昭是七步成詩,還將刁難之人氣暈了過去。這更為平民百姓增添了樂子,成為了民間津津樂道的故事。
又因為劉昭舍金救助流民的事跡,讓很多人大力讚揚劉昭的美德。其中官府出力最大,想營造出一種輿論壓力,讓豪強富商也紛紛捐贈,安置流民。
還有越來越多的讀書人,將劉昭與曹植並稱為“建安雙驕”,其中當以劉昭為首!